放大圖片
■全球五十多國的領袖、政府及國際組織代表出席核安全峰會。圖為會上美國總統奧巴馬(前右)與尼日利亞總統布哈里(前左)握手。 網上圖片
新聞撮要
全球五十多國的領袖、政府及國際組織代表,3月31日聚首美國華盛頓,出席一連兩日的核安全峰會。比利時布魯塞爾恐襲後,外界關注「核恐怖主義」的潛在風險,峰會將主力討論此項威脅,東道主美國總統奧巴馬亦會跟法國總統奧朗德舉行雙邊會談,但核強國之一的俄羅斯總統普京拒絕出席,恐削弱峰會影響力。 ■節自《核恐怖主義威脅 全球商「拆彈」》,香港《文匯報》,2016-4-1
持份者觀點
1.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打擊核恐怖主義有4點主張,即加強核材料安全監管、茪O加強網絡反恐、加強跨國信息交流和執法合作、對核材料和核設施安保實現立法全覆蓋。
2. 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核安全教授邦恩:未來恐襲形式無從預測,不排除ISIS(「伊斯蘭國」)造出核武的可能性。
3.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佩斯科夫:俄美在峰會準備階段缺乏合作,未能兼顧各方利益,普京不會出席峰會,僅派俄駐美大使參與。
4. 英國:核電站可能遭網絡攻擊。
5. 國際原子能機構總幹事天野之彌:《核材料實物保護公約》修訂案只要再多6個國家同意即可生效,對修訂案可於短期內生效表示樂觀,相信可有效減少不法分子盜取核廢料製作「骯髒彈」的機會。
6. 報章評論:各國甚至對於何謂恐怖主義還沒有一個基本的統一定義,而這項缺失的最直接反映,就是反恐的雙重標準。
知多點
廣義的核材料(nuclear material)是核工業及核科學研究中所專用的材料的總稱,包括核燃料和核工程材料(即非核燃料材料)。其中,核燃料是指能產生裂變或聚變核反應並釋放出巨大核能的物質。可分為裂變燃料和聚變燃料(或稱熱核燃料)兩大類。
外界關注恐怖組織盜竊核武器或放射性物質,這擔憂並非無的放矢。世界各地過去多次有放射性物料遺失、被盜或遭疏忽處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估計,由1993年至2014年間,全球共發生約1,150宗放射性物質遺失或偷竊案,即平均每年逾50宗,情況令人憂慮。
多角度思考
1. 試指出各持份者對核恐怖主義的態度和主張。
2. 試指出國際打擊核恐怖主義的障礙。
3. 除了有可能被恐怖分子利用,你認為核武有什麼利弊?■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