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中,和一位「粵諮會」的委員茶敘。他說會議上有委員談及近幾年培訓出來的青年演員檔期頻密到連排戲也沒時間,一些「下欄」(閒角)在演出前一晚才通知戲班自己不能參加演出,他問我是否知道箇中情況。我說略有所聞,但沒有跟進,只在專欄勉勵青年粵劇演員要把握時機向資深演員學習,否則「蘇州過後冇艇搭」。
我猜測會上發言的委員所指的青年演員是在油麻地戲院場地接受培訓的新秀。如果我猜得對,便證明「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迅速達標,在短短三、四年間已經培養出一批受戲班爭用的青年演員。
香港八和會館汪明荃主席在2012年6月18日發表題為《承傳粵劇.振興道統》的文章,指「八和」在粵劇發展基金、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和盛世天戲劇團的支持下,籌劃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的粵劇演出,五位藝術總監(李奇峰、阮兆輝、羅家英、新劍郎及龍貫天)不知花了多少心思和心血,為新秀們揀戲、排戲、培訓和指導,希望將自己的粵劇技藝,毫無保留、傾囊相授予一群新秀。希望粵劇在藝術上的「道統」,能夠透過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由老倌親自執手教導新秀,將粵劇藝術承傳下去;又言「八和」的一眾子弟確切為粵劇承傳獻出了最大的力量和心血,希望在不久的將來,可以見到花開結子。
粵劇發展基金顧問委員會楊偉誠主席在該會的網頁發表了《粵劇發展基金資助「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的工作進度》報告,指粵劇發展基金資助香港八和會館推行2012-13年度「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內容包括130場專為培育新秀而設的「新秀粵劇場」。基金為確保夥伴計劃能將油麻地戲院打造為「培育粵劇新秀的搖籃」,規定每場「新秀粵劇場」的演出須安排最少3位在參與計劃時年齡在四十歲或以下、曾接受基礎粵劇訓練以及具潛質在粵劇界發展的演員擔任主要演員。他期望新秀能在油麻地戲院,透過緊密的排練和藝術總監的悉心指導,吸取豐富的演出經驗,茁壯成長,成為粵劇界的接班人。
綜合兩位主席的言談,「油麻地戲院場地夥伴計劃」主要目標在於提升新秀的粵劇技藝,培育他們成為粵劇新力軍;所以出現戲班爭用他們的情況,便證明他們比一些沒有參與青訓計劃的演員強,已可以成為「職業演員」,支撐商業戲班的演出。
我深信「僧多粥少」只是一時現象,只要計劃一直辦下去,自然會培育出更多具職業水平的新秀,屆時便會汰弱留強了。 ■文︰葉世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