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尤其是3月份多項指標強勁回升,令中國經濟收穫2016「開門紅」。房地產投資與基建投資大幅反彈、新增信貸創歷史記錄、M2增速高於13%目標等都顯示,本輪經濟回暖受益於前期穩增長刺激政策。但光鮮數據的背後,中國經濟的很多固有矛盾和缺陷並未化解。
中國已是全球製造業第一大國,重化工業化步入後期,但競爭力依然不強。如今,中國出國人群的平均消費額已居全球第一,卻改變不了國內產能過剩的現狀。投資主要用於大興土木,設備投資和研發投資佔比太低,「十二五」中國僅三項經濟指標未達預期目標,其中就包括研發經費佔GDP比重。改革滯後導致收入結構的扭曲,讓消費對GDP的貢獻處於較低的水平,而今年首季居民收入更是兩年來首次「跑輸」GDP。
雖然有時候足球踢得不好,仍可憑借運氣好出線,有時候經濟下行時,股市也會出現牛市,但總體來說,一國的經濟發展有其內在運行的邏輯,很難僥倖就獲得擺脫困局的機會。很多人擔憂,中國經濟又走在上一輪刺激的老路上,而此時更須矢志改革,中國經濟才能脫胎換骨,擺脫困局。■記者 海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