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6年4月30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香港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屋租「高水平」 中產最慘


放大圖片

■梁坤志(中)公佈2014/15年住戶開支統計調查及重訂消費物價指數基期的結果。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岑志剛、莊禮傑)港府統計處昨日公佈2014/15年度住戶開支統計調查,發現住屋及食品繼續是住戶最大開支,其中住屋開支比重更創歷史新高,升至34.29%,當中以「中產」受影響最深。統計處副處長梁坤志承認,本港住屋租金處於「高水平」,但指已發展地方住屋開支比重較高,屬必然現象。有經濟學者認為,香港房屋開支比重在全球算是偏高,情況值得關注。

統計處於2014年10月至2015年9月,調查6,800個住戶全年開支。調查顯示,住戶每月平均開支為27,627元,5年間上升27.8%,主要是通脹所致,扣除物價變動,住戶開支上升3.1%;每人每月平均開支為9,253元,扣除物價變動後,則於5年間升4.6%;住戶住屋開支則在5年間升39.5%,其次為食品升28.9%。

統計處:比重高屬必然現象

統計處又重訂新一個基期消費物價指數(CPI)權數,當中住屋及食品仍佔住戶開支最大比重。住屋開支比重由2009/10年31.66%升至34.29%;食品開支比重由27.45%輕微降至27.29%,其餘7個類別開支比重亦下降。

統計處表示,住屋開支比重見調查以來歷史新高。被問到是否已達「危險水平」,副處長梁坤志指出,經濟發展程度較高的地方,居民對住屋要求較高,因此住屋開支比重較高,屬於必然現象,「本港住屋開支比重與先進國家大城市佔比相若,美國紐約住屋開支比重更高於本港。」

樓市收入同跌 比重未必減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認為,本地房屋開支比重,環顧全球算是偏高,加上CPI包括租金便宜的公屋租戶,實際私樓租金開支比重比現時數字高,有可能達40%。

他預測,本地租金未來會下跌,但指CPI統計市民長期行為,因此認為指數不會大跌,指「30%至35%應該走唔甩。」

浸會大學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乙類CPI住屋權數升幅較高,達3.81個百分點,反映私樓租金過去數年有上升趨勢,佔住戶支出比重較大,情況值得關注,但是否到達「危險水平」,則要視乎住戶能否負擔。

他提醒市民,CPI是反映開支與收入相關比重,即使未來樓市及私樓租金下跌,如果住戶收入同樣下跌,所佔比重不一定減少。

市民食品消費模式亦有變化,基本食品開支比重減少,但外出用膳開支比重稍升;智能電話及平板電腦愈來愈普及,電訊設備開支比重明顯增加。統計處因應港人消費模式改變,更新消費物價指數時,將較少人用的圖文傳真機、租影碟開支剔除,加入智能穿戴式裝置、到會餐飲、陪月服務等項目。

統計處指出,重訂消費物價指數基數後,以新基數計算,過去6個月的通脹率都會輕微下調,其中,上月通脹會下調0.1個百分點,至2.9%。此外,統計處重訂甲類、乙類及丙類CPI對象,分別為5,500元至24,499元、24,500元至44,499元以及44,500元至89,999元。

相關新聞
入境客暴跌 30導遊搶一團 (2016-04-30) (圖)
五一假期訪港內地客統計 (2016-04-30) (圖)
零售業多員工接「大信封」 (2016-04-30) (圖)
業界今派3000煙袋迎內地客 (2016-04-30)
微觀點:何不在大埔建電視博物館 (2016-04-30)
邊境購物城或改建批發城 (2016-04-30) (圖)
港屋租「高水平」 中產最慘 (2016-04-30) (圖)
港鐵加價2.65% 僅少0.05點 (2016-04-30)
2014/15年綜合消費物價指數開支權數 (2016-04-30) (圖)
2009/10年與2014/15年住戶開支轉變 (2016-04-30) (圖)
激進組織又「趕客」 五一擾遊客 (2016-04-30) (圖)
雪上加霜:「踢篋」若再現 「漣漪」累小舖執笠 (2016-04-30)
消委會點名譴責加州健身 (2016-04-29) (圖)
三發警告信 屢勸不改 (2016-04-29) (圖)
California Fitness不良營銷手法 (2016-04-29) (圖)
消委會建議市民自保招數 (2016-04-29)
七年會員考慮轉店 (2016-04-29) (圖)
鄧家彪促預繳消費設冷靜期 (2016-04-29) (圖)
微觀點:政府加強執法 阻嚇黑心商家 (2016-04-29)
5激進組織圖「五一」再亂上水 (2016-04-29)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香港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