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森地產集團董事 許畯森
地產商被批評為「惡霸」的緣由之一,有部分是因為港人買不起貴價樓仇富而產生,但另一方面,是大家也厭倦了地產商層出不窮的卑劣銷售手法而萌生出來,舉例說,我們很多時要手持本票,在地產代理威逼利誘之下糊裡糊塗就買下了發水樓。
求過於供無心創新競爭
但諷刺地,雖然香港地產商在香港被批為「霸權」,不少港人對它恨之入骨,但香港地產商卻在內地被視為誠信、可靠、文明、守法。以瑞安及痗帕馬牷A分別在上海創建新天地,結合了歷史保育及潮流,痗彼s場,也帶出了內地高檔商場新文化,兩者都在大陸賺到不少好評。筆者相信這諷刺的情況,主要原因是各界對香港樓宇需求巨大,買家沒有議價能力,發展商的創意在於廣告、推銷手法,以及如何計盡面積,心思在盈利的極大化。正因香港房屋一直求過於供,買家任人魚肉,地產商無須講求太多房地產的美感,只在廣告上說得天花亂墜,買家依然乖乖排隊買貴樓。
回看內地,當今內地發展商紛紛成長,在戰國爭雄、淘弱留強之下,內地發展商在建築設計的創意毫不遜色。那些鮮到內地參觀樓盤的港人,看慣香港近乎千篇一律的樓盤建築,當你曾經到內地走走,或參觀各地樓盤時,你一定會感受創新的感覺,例如德國的窗戶都是往內拉開,而不是往外推開的,這樣是為了方便擦拭玻璃。
法規過時延續地產霸權
香港地產商一成不變,根本就已經開始被社會淘汰,現今世界科技進步,網購也大行其道,網上購物無疑較在地購物方便,店舖銷售額亦因為網購興起而減少,但我們的香港沒有好好把握,香港的年輕人反對地產霸權時,只懂上街示威遊行,高叫打倒地產霸權的口號,他們好像已找不到更好的方法了。
接筆者上期所說,香港的地產霸權不在於發展商,而是在於二百萬位香港業主的手中,要打擊這制度,本來我們可以採取具體行動,以新的經濟模式取代舊的經濟模式,用科技顛覆地產界。
由於互聯網的普及與P2P的應用,地產商的社會功能本應已經愈來愈少,但不幸的是,香港政府不止未有應社會的需求去配合發展,更嚴苛地運用了法律去規範互聯網創新工業,使香港經濟前景陷入兩難的局面,筆者認為香港從此失去優勢,一去不返。
最後我敢問大家一句,一個沒有地產霸權的香港社會,會比現在的社會好嗎?我相信不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