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兩地工程院聯合起草的報告指出,香港迫切需要進入一個通過創新的模式,推動香港經濟發展的新時代。
報告指出,近年來,粵港合作在科技創新及產學研合作方面,明顯存在進一步改善的空間。學術創新科技應用組織將依靠「一國兩制」的體制機制優勢,深化《粵港合作框架協議》的內涵,推動廣東及深圳的科技、產業與香港的科研、管理、金融、文化、商業模式的全面融合。發掘深港邊界地區的戰略價值:先行先試,推動兩地創新要素無縫對接和自由流動。
倡科研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報告建議,在重大科研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如國家超級計算深圳中心、國家基因庫、廣州「天河二號」國家超級計算中心、東莞中國散裂中子源、大亞灣中微子實驗站共享。香港政府也應投入配套政策來激勵和支持香港學者參與利用這些「大科學」科研工具和設備,從而提高本港的基礎科研實力。
在具體項目層面,報告建議,通過專項發展計劃促進策略性創新科技,並支持區域的社會經濟發展和就業率。兩地工程院可以攜手在機器人及相關自動系統在製造業的應用、大數據科學和電子商務、生物科技這三個領域推動創新工程實驗室建設。
建議港深邊界建科學園區
至於如何鼓勵香港科學家參與內地科技創新合作,是報告的重點建議之一。報告指出,應有效鼓勵香港學者參與到國家前沿的科學計劃,共建國家級科研產業轉化平台。香港學者獲得國家級、省級的科研經費後,因「經費不能過河」可能致使科研工作開展不流暢,香港政府應建立配套基金同期支持,利於香港學者踏足內地科研的起步。
在人才方面,報告建議,香港及深圳政府,應該建立相關政策和資金投入,鼓勵香港研究生流暢地在香港所有大學的深圳及廣東省產學研基地上,進行創新科技及創業。對於香港如何吸引科技創新人才,報告建議,在港深邊界處建設一個科學園區,為科技人才創造良好的居住環境,尤其是他們的整個家庭樂居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