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翔認為,未經研究學習便一味批評外國藝術的做法,絕非明智之舉。「中國畫繼承至今的傳統,比如崇尚 『美』、重視 『功夫』、滲透 『哲學』的理念基礎不能丟,」他說,「但也要兼容並包,外國藝術並非如偏激派所講, 『皆為腐朽的糟粕』,而是應取長補短、留精華而去弊端,推陳出新。」
研西方藝術 籲兼容並包
為知己知彼,他曾組織舉辦過一期以當代美術為主的青年美術理論班,讓中國青年藝術家更了解西方當代藝術的發生、發展乃至未來的走向,從而清楚明白地看到自己站在什麼位置上,而不是兩眼一抹黑地批判西方藝術。「只有真的接觸、了解、研究過西方藝術的人,才能知道符合中國國情、又適合自身特色的藝術之路在哪裡。」
現今的西方當代藝術,「審醜」思潮越來越高漲。「醜陋和噁心甚至超越美,成為新的藝術標準,」他指出,中國卻不同,即使到了新時代的今天,中國人仍堅持「美」的才是藝術。
但即使如此,他仍建議要兼容並包,不能因為一種藝術形式的存在而否定另一種,「大部分人可以繼續沿着中國價值觀搞藝術,甚至借鑒西方成果,推陳出新;也有部分人可以走 『審醜』的藝術路線,藝術人應懷有開放的心態。」
要摒棄模仿 重天人合一
具體到中國畫,他則認為,三大基礎不能丟。「中國一向注重 『功夫』,正所謂是拳不離手曲不離口,筆墨、色彩、氣韻、造型,每一樣都要狠下功夫,沒有功夫基礎別的都免談,」他說,其次還要摒棄模仿,此外,中國畫的哲學基礎、養生作用、天人合一的境界也是不能丟棄的寶藏,「要靜心、讀書、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