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證廣州滄海桑田的自然遺產--海珠區七星崗古海岸遺蹟公園建設目前正式進入收尾階段。經外界多年呼籲,這處已發現了79年的世界級地質遺產終於可擺脫雜草叢生、垃圾包圍的窘境,成為公園。記者從地質專家處獲悉,七星崗古海岸的偉大意義在於,廣州也有了世界公認第一的自然遺產。此外,公園開放後,市民可前往感受4,000多年前廣州這個海濱城市的地貌,更能夠靜聽4,000年前的古海風。 ■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廣州報道
七星崗古海岸遺蹟公園位於廣州市海珠區新滘中路與華南快速幹線交界處的西北側,是中山大學地理系教授吳尚時1937年發現的,距現在的海岸線上百公里,是世界公認的最深入內陸的古海岸遺蹟。
遺蹟發現顛覆西方論斷
記者翻閱資料獲悉,20世紀初期的中國,剛從西方引入現代科學,學術上「言必稱歐美」,公認德國學者李希霍芬彼時「中國海岸以杭州灣口舟山群島為界,以北屬上升海岸,以南屬下降海岸」的論斷。廣東地質學界也發生了珠江口有無「三角洲」之爭的辯論。
但七星崗古海岸遺蹟的出現顛覆了西方學術界論斷,也讓珠江口有無「三角洲」之爭的辯論沒有了市場。該發現確證海水曾經深入至廣州,成為珠江三角洲海陸變遷的標誌,奠定了「三角洲說」的物質基礎。
一度雜草叢生垃圾包圍
然而七星崗古海岸遺蹟的命途多舛。十年前,廣州市曾多次提出要在古海岸遺址及周邊修建遺址公園的設想,並多次制定了時間表,但是一直都未曾付諸行動。這一重大地質遺產一度面臨雜草叢生、垃圾包圍的窘境。各路專家學者、政府工作人員為此奔波呼籲多年,七星崗古海岸遺蹟終成公園。
廣東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劉金山告訴記者,雖然大部分已經被破壞,但是古海岸遺蹟的精華還留着。炎炎夏日,廣州市民可到此靜聽4,000多年前的古海風,來清心納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