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神州大地 > 正文

玩泥巴50載 「泥飯碗」成「金飯碗」

2016-06-22
■李功明的土陶窯廠庫房外堆滿土陶水缸。 新華社■李功明的土陶窯廠庫房外堆滿土陶水缸。 新華社

在湖南安仁縣有一道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的特色菜「焦缽抖辣子」:將做熟的青椒放入缽中,再用木棒將青椒搗爛。而盛放青椒的器皿--焦缽,是這道菜成敗的關鍵。

列縣級非遺名錄

安仁縣老百姓使用的焦缽,大多產自當地的洋際鄉。20世紀七八十年代,安仁縣全縣有土陶窯廠60多家,大多在洋際鄉。近年來,隨着其他材質器具的廣泛使用,人們對土陶製品需求量越來越少。如今,在洋際鄉還有一位老人堅守着這門手藝,他就是安仁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土陶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李功明。

李功明11歲起師從祖父學習製陶,與泥巴打了半輩子交道。50年的堅守,李功明收到了回報。2010年,土陶製作技藝被列入安仁縣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李功明成為縣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他的土陶窯廠也成為安仁縣一些學校的實踐基地,不少學生利用假期來體驗土陶製作工藝。他製作的焦缽、水缸、酒罈、砂鍋等陶藝品深受老百姓喜愛,年銷售收入有10多萬元。李功明笑稱自己的「泥飯碗」終於捧成了「金飯碗」,而他更希望有人能接過這個「金飯碗」,繼承他的手藝。 ■新華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