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證國際證券宏觀策略分析員 葉旨崢
昨《華爾街日報》頭版報道指,過去一周市場因為英國脫歐而劇烈波動,由於大部分投資者都有「投射偏差」(projection bias),即是基於自己預期的公投結果作出投資部署,因而蒙受重大損失,報道亦指出在公投事件中投資市場的贏家是能較準確預測結果的電腦程式,而並非個人。
投射偏差日常生活常見
「投射偏差」是行為經濟學(behavioral economics)的一個概念,就是人會以現時的喜好預估將來的選項優次,但卻傾向低估自己喜好改變幅度,因而會為未來作出錯誤決定。日常生活中也會發生「投射偏差」,例如當人在寒冬時選擇夏天要出遊的地方,會預估在炎炎夏日時自己最享受的旅遊勝地,但由於「投射偏差」,人往往會錯選了太熱的目的地。如果這偏差發生在餐桌上,便是廣東人熟悉的「眼闊肚窄」,在肚子餓時會容易點多了餸菜 。
餸菜點多了可能影響較小,但如果「投射偏差」發生在金融市場上,可以對投資者造成重大損失。學者Klinger及 Levy曾經分析美國的期權交易數據,發現投資者並不能理性為未來作出預測,從而指出「投射偏差」確有其事。
今次英國脫歐公投前,各種民調都指出支持及反對陣營勢均力敵,而支持一方一直輕微佔優,因此連最堅決的脫歐派在公投結束時也斷言脫歐失敗。散戶以至專業投資者的倉位在事前都為留歐部署,突如其來的脫歐令市場大幅波動,便成為「投射偏差」的好例子。
電腦精確計出公投結果
相反電腦便沒有這個問題。筆者在香港時間6月24日早上約7時已收到四面八方電腦程式計算出來的公投結果,顯示脫歐的機會較大(正式結果約在當日下午2時公佈)。這些專業工具令金融機構行動較散戶更快,所以散戶投資時更要步步為營,避免「投射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