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古怪動物展 學童睇屎玩血

2016-07-01
■「古怪動物園」展覽展出的特大蒼蠅讓參觀者認識蒼蠅的獨特進食行為。■「古怪動物園」展覽展出的特大蒼蠅讓參觀者認識蒼蠅的獨特進食行為。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李慧宜)動物世界豐富多彩,可愛的小貓小狗當然為人熟悉,但蒼蠅、蚊蟲等「弱勢社群」往往被忽視。香港科學館將於7月1日至11月2日舉辦「古怪動物園」展覽,以兒童為主要對象,透過生動幽默的解說方式,配合互動遊戲,介紹多種千奇百怪的動物及其鮮為人知的生活習性,例如會推動糞便的糞金龜、會吸血的水蛭及會吐骨頭的「貓頭鷹」等,冀加強小朋友對不同物種的動物的認識,並學會與牠們和諧共存。

「古怪動物園」的創作理念是源自美國一本兒童書籍,以一些令人討厭或嘔心的動物為主題。展覽透過16組大型機械動物和互動遊戲,以生動幽默的語言介紹學術性的生物知識,包括動物的身體構造及其有趣卻不為人知的行為。

香港科學館館長陳淑文認為,小朋友很少討論動物的習性,希望他們在展館中利用感官去學習科學知識,並從中得到啟發。

陳淑文認為,學校在教育小朋友的時候有禁忌,很少有機會講解動物的分泌物、嘔吐物等,形成一種「神秘感」。在展館中,兒童可從多方面了解這類動物的特性,例如在「氣味記憶」展區親身聞一聞不同動物分泌物,並了解其作用;在「便便大檢閱」展區可學習不同動物糞便的相異之處。

展館亦設置一些互動遊戲,例如在「血液大兜亂」區域中,小朋友可與朋友一起比賽,認識不同種類動物的血液顏色。

陳淑文估計展覽能吸引約20萬人次,希望能帶給小朋友尊重不同種類動物的信息,學會與牠們和平共處。她坦言小朋友的認知可能「水過鴨背」,建議家長應身體力行,多些帶小朋友到野外探索,實踐如何尊重生物。

科學館昨天邀請30多名小學生提早參觀「古怪動物園」,他們均表現踴躍。黃同學認為展館令他學習到很多動物知識,他最喜歡「氣味記憶」展區。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