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教育 > 正文

留守家鄉缺關懷 兒童成長需重視

2016-07-15
■在安徽省阜陽市八里河鎮,9歲的馬舒文和弟弟(左圖)站在家鄉的湖邊,馬舒文的父母則在浙江杭州西湖邊(右圖)。一年裡,他們一家只在春節和暑假團聚兩次。 資料圖片■在安徽省阜陽市八里河鎮,9歲的馬舒文和弟弟(左圖)站在家鄉的湖邊,馬舒文的父母則在浙江杭州西湖邊(右圖)。一年裡,他們一家只在春節和暑假團聚兩次。 資料圖片

-現代中國 +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

中國在改革開放的時候,採取「先讓一小部分人富起來」的策略,令沿海城市的經濟急速起飛,並帶動中國的經濟慢慢上升。然而,沿海光鮮亮麗的背後,還有很多農村地方是落後的,城鄉的差距也漸漸增大。農民紛紛放棄田地到城市打工,成為農民工的同時,他們的子女則被留於農村,由親友照顧,被稱為「留守兒童」。留守兒童問題愈來愈嚴重,本文將會分析留守兒童的問題,以及其父母的責任。■林晉榮 通識教育科老師 順德聯誼總會梁銶琚中學 香港通識教育協會理事

通識合作計劃:香港通識教育協會成立於2009年5月,旨在為前線教師供教學支援。本會定期舉辦專題講座及考察團以擴闊師生視野,並透過分享會及研討會為教師提供交流經驗的平台,促進專業發展。

農工雖離村 子女仍留鄉

農村種田的收入與城市打工的收入差距甚大,令農民放棄田地到城市打工,根據統計,中國約有2億「農民工」,成為三農問題之一。然而,雖然農民工離開了農村,但他們的子女,不論出身地點,仍然是屬於農民戶口,戶籍仍然在家鄉,而這些農民工子女有部分會留在農村,交由親友照顧,就被稱為「留守兒童」。

身心成長有問題

根據官方的調查資料,現時全國約有六千萬留守兒童,相等於一個英國的人口,約是美國兒童人口的總和,佔全中國兒童 21.7%,即每5名兒童中就有一名是留守兒童,當中超過四千萬名留守兒童不足14歲。留守生活,對兒童的身心成長發展造成各方面影響。 這可從心理、學業品德及個人安全問題方面探討。

心理缺陷

留守兒童長期欠缺父母的關愛,約有80% 由祖父母撫養,13% 交親戚朋友,7%獨居。這處境導致性格變得孤僻、抑鬱、情感冷漠、自卑懦弱、對別人充滿警惕及敵意,衝動易怒等常見性格缺陷。 

過早輟學 欠缺管教

離開家鄉,進城打工是一件誘人的事情,因為可以增加收入、提早脫貧。欠缺父母指導的關係,留守兒童學習觀念普遍較為淡薄,初中開始輟學的情況普遍。價值觀上也較易產生偏差,容易養成不良的道德品行和習慣。

個人安全

80%留守兒童的生活起居由年紀老邁的祖父母照顧,往往沒有規律和保障,導致燒傷、燙傷、交通事故、溺水等傷害的機率亦遠比普通家庭兒童大。亦因缺少有效監護,他們容易遭受各種人身侵害,留守女童被人猥褻、強姦、誘騙的現象尤為嚴重。

更改戶籍制度 增加農村資源

面對龐大的留守兒童問題,不同持份者可以就孩童成長需要、社會制度、資源調配等方面伸出援手。

1. 中國政府

中國政府對於留守兒童問題責無旁貸,可從戶籍制度改革、教育資源的傾斜及訂定未成年人保護條文等方面入手。

首先,現時的戶籍制度間接鼓勵進城打工的農民工把子女留在農村而不是留在身邊。因為子女縱然能夠進城,礙於欠缺城市戶口,並不能與城市學童享有同等教育待遇,影響升學前途。隨虓s型城鎮化的逐步落實,中國政府可以加快戶籍制度改革,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制度,取消社會二元結構格局,讓農村兒童在城市享受同等的教育待遇,能有向上流動的機會。

其次,中國政府過去對城市的長期資源傾斜,造成今日城鄉收入差距嚴重的局面。 留守兒童是農民工推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犧牲品。農村教育,無論在師資、學額、住宿及升學機會等都比城市教育差,造就大量失學兒童及成長問題,形成惡性循環。

政府可以改變施政方針,落實「以城促鄉,以工帶農」的進路,進一步改善農村的教育條件,增加對基礎教育的投入,改善住宿與教師人手問題,提升教育成效,扭轉留守兒童成為世襲農民工的命運。

最後,部分農民工父母有「只生不養」的觀念,欠缺監護意識,進城打工以後,很少回家探望與聯繫子女,把養育責任推給長者或鄰居,造成大量兒童身心成長問題。父母是子女的重要他人,可替代性低。

政府可以透過立法保護未成年人,規管父母的養育責任,對違規父母進行勸戒、教育、處罰、甚至依法撤消其監護權。配合宣傳教育,推行相關法律知識的重要性,逐步更正有關風氣。

2. 留守兒童父母

養育子女的責任在父母。有專家認為,母親的角色較父親重要,能夠改善和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農民家庭,父親可以繼續出城打工,母親則盡量選擇留在家鄉照顧子女。研究指出,通過媽媽陪伴子女閱讀、玩耍及做作業等,可最大限度降低孩子的煩亂度,平衡心理發展。

3. 民間組織

隨茪膝薊懋|的發展,各類民間組織日多,能夠補助政府及家長的不足,紓緩留守兒童的問題。

針對留守兒童欠缺關愛及教育資源不足問題,非政府組織可以定期捐獻物資到農村學校,協助成立希望工程學校,提供托管寄養服務等。隨茪什磥H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及公民意識的建立,這類的服務大有可為。

概念鏈接

1. 戶籍制度

中國政府以戶為單位的人口管理制度,分為農業戶口與非農業戶口(城市戶口)。不同戶籍所享受到的社會福利及權益有所差異,形成三大差距,包括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地域發展差距、城鎮居民的貧富差距等。

2. 世襲農民工

職業世襲化,農民工的子女繼續成為農民工

3. 空心村

經濟上,空心村是指大量的農村青壯年都湧入城市打工及生活。因此,留在農村的人口都是老弱病殘的現象。因其農村常住人口有如大樹之空心,故名空心村。

4. 重要他人

在心理學中,重要他人指的是對一個人的生活或福祉極具重要性的人物。這些人可能是父母、老師、長輩、朋友等。

5. 社會二元結構

維持城市現代工業和農村傳統農業二元經濟形態,以及城市社會和農村社會相互分割的二元社會形態的一系列制度安排所形成的制度結構。

想一想

1. 參考資料,改革開放與留守兒童問題有何關係? (6分)

2. 試評估上述其中三項建議在杜絕留守兒童問題的成效。(9分)

3. 有人認為,處理留守兒童問題,中國政府的責任最大。你是否同意? (12分)

答題指引

1. 能清楚解釋引致留守兒童問題的原因,例如農村勞動力流動到城鎮尋找工作機會。在現存戶籍制度的規限下,他們的子女未能在非戶籍地方享有基本權利,故此必須留下他們在農村生活;並合邏輯地分析這與改革開放政策的因果關係。

2. 就每項建議的成效作出清楚而全面的評估,並清晰指出當中的效用與局限。

3. 12分比較題,屬卷二延伸回應題型。除中國政府外,必須列出2個或以上的合適比較對象,以應對「責任最大」的設問。評估責任的準則可從持份者的影響力、事件的源頭、持份者與事件關係密切度等方面入手。答題結構可以是逐點比較或先破後立等形式。如欠缺比較、正反立論,分數會跌至6分。

延伸閱讀

1. 《內地留守兒童「親情轉移」 社會關愛難補「短板」》,香港《文匯報》,http://news.wenweipo.com/2015/06/18/IN1506180070.htm

2. 《民政部:留守童父母「只生不養」或受罰》,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2/20/YO1602200017.htm

3. 《粵七部門合力關愛農村留守童》,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7/12/CH1607120026.htm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