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6年5月,福建、寧夏兩省區黨委、政府根據中央「兩個大局」的戰略思想和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的決策部署,決定全面開展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時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習近平擔任對口幫扶寧夏領導小組組長,直接組織實施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習近平先後5次出席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聯席會議,3次發表重要講話,2次到寧夏實地考察指導,形成了系統的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工作思路,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指明了方向。
20年來,寧夏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16.6倍;城鄉居民收入由1995年的3,382.8元(人民幣,下同)和1,037元,增加到2015年的25,186元、9,118.7元。「苦瘠甲天下」的西海固地區滄桑巨變,地區生產總值增長了21.3倍,地方財政收入增長了67倍,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了9.8倍,累計有222.4萬人實現了脫貧。
20年來,福建在給予寧夏貧困地區物質幫扶的同時,更是帶來了福建人民改革發展的新思想新理念,促進了寧夏幹部群眾思想觀念的轉變,「寧願苦幹、不願苦熬」成為寧夏貧困地區幹部群眾的精神寫照,「敢拚會贏」的福建精神,激勵着寧夏幹部群眾進一步解放思想、艱苦創業,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20年來,閩寧兩省區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形成了「聯席推進,結對幫扶,產業帶動,互學互助,社會參與」的對口扶貧協作機制,有力地促進了寧夏特別是西海固地區的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民族團結。
聯席推進 扶貧工作成效顯著
閩寧兩省區黨委政府牢記「兩個大局」思想,堅持把習近平提出的「優勢互補、互惠互利、長期協作、共同發展」作為指導原則,發揮黨政主導的政治優勢,建立了閩寧對口扶貧協作黨政聯席會議制度,確保了對口扶貧協作年年有新舉措,年年有新成效。
閩寧對口扶貧協作之初,習近平就指出福建寧夏兩省區雖遠隔千山萬水,但兩省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都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宏偉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理應相互支持和幫助。閩寧對口扶貧協作是一項政治任務,我們要堅決完成。在1998年的第三次聯席會議上,習近平強調,閩寧對口扶貧協作要以基本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為重點,以產業協作為基礎,進一步加大企業和社會力量扶貧協作的規模和力度,切實抓好教育、科技和人才的扶貧協作。在2002年第六次聯席會議上,習近平又提出,要在鞏固現有扶貧成果的基礎上,根據新時期扶貧開發的特點,調動各方面力量,創新幫扶機制,拓寬合作領域,擴大協作規模,增強幫扶力度,推進閩寧對口扶貧協作再上新台階。習近平到中央工作後,仍然牽掛着閩寧對口扶貧協作。2008年4月來寧夏視察時強調,要以改善民生為重點,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
兩省區把黨政主導、聯席推動作為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有力抓手,緊緊圍繞扶貧開發這條主線,每年召開一次由主要領導參加的聯席會議,及時總結交流幫扶經驗,研究解決幫扶重大問題,協商制定幫扶舉措,督促協商成果落地見效。
20年來,聯席會議輪替召開、從未間斷。在第二次聯席會議上,由習近平親自簽署決定,為寧夏貧困地區打水窖2萬眼,援建希望小學16所,發動福建省屬國有、「三資」、鄉鎮及民營企業到寧夏聯辦創辦經濟實體,互派幹部掛職,擴大寧夏對閩勞務輸出,在彭陽縣開展菌草示範生產。在第十七次聯席會議上,確定要辦5件實事,即建設閩寧產業城,福建安排3,300萬元援助資金用於支持寧夏扶貧到村到戶特色產業項目,福建省屬高校面向寧夏招生擴大10%,支持福建金融機構在寧夏設立分支機構或投資組建金融公司,在海峽旅遊博覽會免費為寧夏提供旅遊推介。聯席會議制度的建立和長期堅持,使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路子越走越寬,幫扶的效果越來越好,群眾得到的實惠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