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貧困首要意義並不是物質上的脫貧,而是在於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閩寧對口扶貧協作的20年,既是福建的人才、資金、技術、經驗、市場要素植入寧夏發展「肌體」的過程,也是對兩地特別是寧夏幹部群眾的思想觀念「洗禮」的過程。
兩省區立足省情、區情,把互派幹部掛職作為互學互助的主要途徑。福建先後選派9批140名幹部、1,300多名教師和醫療人員到寧夏工作,寧夏也先後選派15批244名幹部到福建掛職。通過掛職既鍛煉了幹部,也推進了扶貧脫貧事業。在對口扶貧協作中,福建幹部真扶貧、扶真貧,真情投入、真心付出,展示了優良扎實的作風。先後40多次往返閩寧兩地開展工作的「閩寧友好使者」林月嬋,爭取幫扶資金上千萬元、落實幫扶項目20個、籌資資助140名貧困學生的優秀幹部林承祥,經常深入貧困地區指導推廣菌草種植技術、有「菌草之神」美譽的福建農林大學教授林占熹,先後辦理多起重大疑難案件、不幸因公殉職的年輕檢察官林國榮等先進人物和事跡,在寧夏人民心中留下了難以忘懷的記憶。難能可貴的是,不管在寧夏待多長時間、幹什麼工作,他們的為民情懷一以貫之,務實作風一以貫之,用自身的行動深刻詮釋了掛職幹部親民為民的情懷,展示了福建幹部群眾對寧夏人民的深情厚誼。
在長期的對口幫扶中,福建幹部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感受到了寧夏幹部群眾推進脫貧致富「領導苦抓、幹部苦幫、群眾苦幹」的「三苦」精神。福建掛職幹部馬國林說,在寧夏的工作經歷給我的人生上了一課,西海固人民一鍬一鍬挖土,用汗水染綠荒山,他們身上那種戰天鬥地、堅忍不拔的精神令人敬佩。
在對口扶貧協作工作的推進中,幹部們真心幫扶和無私奉獻,急貧困群眾之所急、想貧困群眾之所想、解貧困群眾之所難,引導貧困群眾樹立信心和鬥志,帶領群眾最終擺脫貧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