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社情 > 正文

法例追不上 騙徒有可乘之機

2016-08-22

眾籌平台為不少有意開展特定計劃的人提供資金渠道,但因牽涉金錢,加上法例監管追不上眾籌平台發展速度,往往有不法之徒乘機詐騙。消費者法律權益專家萊恩戈德表示,雖然受害人可透過非直接規管眾籌的法律條文追討損失,但根本辦法是立法要求眾籌平台對籌款項目承擔更多監管責任。

籌集殮葬費遭鄰居侵吞

美國華盛頓州檢察當局去年7月完成一宗針對眾籌騙案的官司,被告須向31名受騙贊助人歸還700美元(約5,427港元),同時支付共5.4萬美元(約41.9萬港元)罰款及堂費。州總檢察長弗格森形容,雖然當地仍未有專門監管眾籌的法例,但《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仍可發揮保護贊助人的作用。

美國男子謝瓦利爾透過Kickstarter,為其開發的棋盤遊戲眾籌,向1,246名贊助人籌得12.2萬美元(約94.6萬港元),其後被揭把款項用於完全無關的事項,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控告,去年6月支付11.2萬美元(約86.8萬港元)和解。

然而,並非每宗眾籌騙案都能成功入罪,反映法律仍有完善空間。俄亥俄州一名13歲男童去年夏天因交通意外死亡,鄰居透過眾籌網站YouCaring籌得近3,000美元(約2.33萬港元),交給死者父母作為殮葬費,這位鄰居後來竟被揭發私吞其中1/3善款。男童父親不甘受騙,向參議員布朗求助,要求FTC跟進。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