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公安部關注安溪電騙窩點移外地

2016-09-12
■在福建安溪縣長坑鄉,民警使用無人機對位於深山的電信基站周邊進行巡查。 網上圖片■在福建安溪縣長坑鄉,民警使用無人機對位於深山的電信基站周邊進行巡查。 網上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據新華社報道,山東、廣東近日發生3起學生遭遇電信詐騙案件,導致受害者猝死或自殺,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公安部9日公佈3起案件案情,其中多名疑犯來自福建安溪。公安部相關負責人表示,要堅決拔掉一批地域性職業電信詐騙犯罪的「釘子」,堅決扭轉重點地區輸出犯罪危害全國的狀況。

疑犯多是無業年輕人

安溪縣公安局刑偵大隊負責人告訴記者,從近年來抓獲的電信詐騙疑犯看,大多是文化程度低、無業、貪圖享樂、游手好閒的年輕人。

徐玉玉案6名疑犯中,疑犯陳文輝、陳福地是安溪白瀨鄉下鎮村人。多位村民告訴記者,陳文輝、陳福地都是20歲出頭,初中沒畢業就輟學外出打工。村支部委員陳光義說:「關鍵還是他們好吃懶做,覺得搞詐騙來錢快,才走上了犯罪道路。」

2000年前後,一些台灣籍疑犯在閩南地區招聘人員,設立窩點,編造各類虛假信息,誘騙受害者通過ATM機進行轉賬操作。這類犯罪成本低、利潤大、易複製,很快在安溪滋生蔓延。一些村民從事詐騙「一夜暴富」,刺激更多人鋌而走險。2005年前後,安溪一度成為全國發送詐騙短信最為集中的地方。

在連續13年的高壓打擊下,不少安溪籍詐騙分子逃向其他省份甚至境外,設立窩點,廣泛實施詐騙。一些公安民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提出,從全國範圍看,各地對於電信詐騙打擊力度不一,法律適用上存在差異。因此,一些詐騙團夥逃向打擊沒那麼嚴厲、處罰相對較輕的地區。

接受記者採訪的多位公安民警、基層幹部認為,要明確通信運營商和銀行、第三方支付平台等在防範、打擊電信詐騙方面的責任,堵塞安全監管漏洞,全鏈條打擊電信詐騙犯罪,包括販賣非實名銀行卡、手機卡,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等上游犯罪活動;完善責任追究機制,倒逼多部門有效協作機制建立,對於因本部門安全管理漏洞給詐騙分子可乘之機的,要嚴肅追責。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