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港聞 > 正文

零雙非保床位 免學位爭崩頭

2016-09-26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翁麗娜)早年大量配偶為非港人的孕婦湧港產子。2001年至2011年間,獲得居港權的雙非嬰兒逾17萬人,對香港的社會資源及福利構成壓力,令社會不滿情緒增加。今屆政府上任後推行「零雙非」政策,所有公立醫院及私立醫院先後停止接受雙非孕婦的預約分娩。民建聯候任立法會議員劉國勳擔任北區區議員近十年,指該政策效果立竿見影,令本地孕婦獲得更妥善照顧,日後也不會出現與雙非爭小學學位情況。

由2001年的620名增至2010年的32,653名,父母均為非港人的雙非嬰兒數目飆升逾50倍。雙非嬰兒持續增加令香港醫療體系「爆煲」,無論公院或私院均一床難求,加上雙非可取得香港永久性居留權,並可享有香港的社會資源及福利,令部分香港市民不滿情緒增加。

港府於是在2012年4月宣佈推出零雙非政策,公立醫院及私家醫院均不會接受非本地孕婦在2013年1月1日或以後的分娩預約,結果在港出生的雙非嬰兒由2011年高峰期的35,736人,減至2012年的26,715人,2013年更下降至790人,政策效果明顯。

劉國勳表示,雙非問題直接引發內地與香港矛盾,當時超過本地市民的承受極限,「本地孕婦頻撲找床位分娩、私院床位價格又昂貴,產後服務如打針都有排等。」他認為梁振英當時上任後果斷推行零雙非政策,及時在最高峰階段叫停,「私家床位(使用率)都即時回落20%至30%,本地孕婦也不再擔心沒有床位,落實了港人得到優先照顧的承諾。」

劉國勳續說,該政策既有立竿見影的效果,也是未雨綢繆,因為早年雙非嬰兒長大後,便來港與本地人子女爭奪學額,情況在北區尤為顯著,不少家長連叩多間學校也沒有學位。

他指2013年實施的零雙非政策,令北區本地學童於2019年不用面對大量雙非學童競爭學位。他更引述有北區小學校長擔心:「2019年少了雙非跨境學童,到時恐怕又要面對收生不足的問題。」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