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翠袖乾坤:戰地作家

2016-10-04

伍淑賢

上周的驚喜,是遇上戰地作家Janine di Giovanni(辛寧),她二十多年前在這兒讀小說寫作碩士,最近回來短期講學。辛寧多年來在巴勒斯坦、波斯尼亞、盧旺達、伊拉克等飽受戰火蹂躪的地區為報章撰文,也寫書,近五年常在敘利亞戰區報道,特別近日的危城阿勒頗,最新著作是有關敘利亞的《The Morning They Came for Us》,更拍了一套名為《敘利亞七天》(7 Days in Syria)的紀錄片。

我們上周在校園跟她談了幾次,也看了紀錄片。印象最深的,是問她戰火連天,害不害怕?她說秘訣是不去想,唯一是十二年前剛生了兒子後,那段日子即使見到咖啡機也會害怕,因為知道另一個生命需要她。她還記得在盧旺達目睹民族大屠殺,天天見一堆堆死屍,很難過,然後有一天,突然對死屍沒有了感覺,她知道自己開始患同情心困乏症(compassion fatigue),馬上回倫敦休息。她很幸運,從沒有患上創傷後壓力症狀群,她認為是寫作讓她把壓力釋放在紙上,是種治療。

當年畢業後,辛寧本來想寫小說,但自覺毫無人生經驗,無甚可寫,輾轉去了英國的報館工作。不久因緣際會,發表了一篇為巴勒斯坦人抱不平的文章,引起回響,更有出版社找她寫書,給她的上期稿費,足夠她在巴勒斯坦生活幾年,更深受當地以捍衛巴勒斯坦人人權著名的以色列律師Felicia Langer影響,立志要以寫作為戰區的苦難平民發聲,之後二十多年便跟蚞啎鶢哄C有趣的是,雖然大家都當她是戰地記者,但她卻自視為作家多些,也不贊成人花時間讀新聞系。她認為新聞是門手藝,只要去間大報館工作就會學到,大學幾年還是修文史哲這些科目更佳。

她聽我來自香港,馬上說跟她合作多年的攝影師Nicole Tung也是香港人,在《敘利亞七天》也有現身。那次去阿勒頗,目的之一就是Nicole為了找美國記者行家好友James Foley的下落,Foley不幸後來遭伊斯蘭國斬首。據網上資料,Nicole原名童兮,曾在紐約讀攝影,長年在戰地報道。電影中見她氣宇不凡,是真豪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新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