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文星級學堂 > 正文

文言精讀:我欲仁則仁至 不仁者不與言

2016-11-30

面對「不仁」的人,孟子斬釘截鐵,認為沒什麼可以跟這類人商討。無他,孟子認為這類人永遠以一己之私行事,只問利益,不問道義,義理全聽不入耳,否則怎會有亡國之事出現。有關觀點,見於《孟子.離婁章句上》

孟子曰:「不仁者可與言哉?安其危而利其菑,樂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與言,則何亡國敗家之有?有孺子歌曰:『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聽之!清斯濯纓,濁斯濯足矣,自取之也。』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家必自毀,而後人毀之;國必自伐,而後人伐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此之謂也。」

孟子引孺子歌與孔子之言,旨在說明兩個重點。第一,人可以為君子或小人,為仁或為不仁均為個人抉擇,屬義利之辨,行仁義便為君子,違仁義者為小人。如孔子所言:「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個人意願與選擇是行仁義的必要條件。第二,孟子以自侮、自毀與自伐之例點明不仁乃個人選擇,與人無尤。

孟子亦指出選擇不仁之人必定會承受相應的惡果。由於不仁是人之自由選擇,故此是自招的惡果,謂之「自作孽,不可活」。

譯文

孟子說:「面對不仁者難道可以商討問題嗎?他們視危險局面為安全,把災難視作撈取利益的機會,將導致國破家亡的事當作樂趣;不仁的人若果可以用言語勸說,那為何仍有亡國敗家的事發生呢?

曾經有童謠如此唱:『滄浪之水如此清澈啊,能用來清洗我的帽纓;滄浪之水如此渾濁啊,能用來清洗我的雙腳。』孔子說:『弟子們聽見了罷,清澈的水可用來洗帽纓,渾濁的水可用來洗雙腳,都是自己決定的結果。』故此一個人必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後別人才侮辱他。一個家庭必定是先由自己毀壞,別人才來毀壞它。一個國家必定是自己內部先互相攻伐,別人才來攻伐它。《太甲》說:『天降災禍,仍可以躲避;自作的壞事,必逃不過滅亡之禍。』說的便是這個意思。」

模擬試題

試根據文意,把以下文句譯為白話文。 (6分)

1. 「夫人必自侮,然後人侮之。」

2. 「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

參考答案:

1. 「故此一個人必定是先侮辱自己,然後別人才侮辱他。」

2. 「《太甲》說:『天降災禍,仍可以躲避;自作的壞事,必逃不過滅亡之禍。』」

■謝旭

現於香港中文大學文學院任教,教授中國文化課程。考評局資深主考員與閱卷員。哲學博士、文學碩士、專欄作家。PROLOGUE 集團教育總監、中國語文科與通識教育科名師。

隔星期三見報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