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香港中文大學校長沈祖堯團隊的「大腸癌發生分子機制、早起預警、防治研究」項目獲得2016年度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沈祖堯代表香港科學家領獎後接受本報採訪,表示希望能夠在內地推廣大腸癌篩查、早期預防等技術,加強兩地科技合作和優勢互通。
沈祖堯團隊的獲獎項目涉及內科、外科、病理科、腫瘤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和細胞生物學,項目歷時15年並取得了重要成果。沈祖堯團隊牽頭領導亞太地區大腸癌篩查,闡明大腸癌高發病率和高危因素,並制定篩查指南。首次闡明中國人群大腸癌基因組突變圖譜,證實大腸癌的多克隆起源,揭示了新的大腸癌發生表觀遺傳學機制,還首次揭示多種大腸癌無創診斷標誌物,建立大腸癌無創診斷新平台。
促暢通兩地科研合作
「今年香港科學家拿了這麼多獎,特別是在醫療生物方面,這說明香港的生物醫學是未來科技發展潮流。」沈祖堯說,雖然香港還有很大空間,但始終還是個很小的地方。香港的人口不多,應用人群有限,所以希望能夠和內地合作,在內地推廣篩查、防治大腸癌的新技術,造福更多國人。
談及對兩地科技合作的看法,沈祖堯表示,現在明顯感覺到內地科研實力較之以前大大增強,香港與內地的合作空間也越來越大。希望港府和內地可以就此進行更多的討論,加強兩地的科技合作。他本人更迫切希望解決內地研究經費支持香港科研項目的問題,希望可以建立更加暢通的解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