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遵循原始風貌 拒絕扭曲歷史

2017-01-13
■楊文宗在工作室修復揭取下來的古墓壁畫。本報陝西傳真■楊文宗在工作室修復揭取下來的古墓壁畫。本報陝西傳真

很多去陝西旅遊的人,往往會被秦兵馬俑的雄奇、西周青銅器的精美、唐墓壁畫的細膩所震撼。然而,並沒有多少人知道,這其中有很多文物在出土的時候並不是現在這個樣子,而是一堆碎片,或是缺東少西的殘件。正是因為有了像楊文宗這樣的「文物醫生」,從支離破碎中還原真實的歷史,人們才能一睹這些穿越千年萬年來到現代社會的「寶貝」。

或許是出於文保工作者的職業本能,楊文宗說,每次接手一個課題,看到那些破碎的文物殘片,總會莫名地感到心痛和心酸。隨後,這種心酸和心痛便會轉化成一種衝動,那就是必須讓它們重煥光彩,承載原有的歷史功能和價值。

在很多文物仿製行業,技師們總會用「以假亂真」四個字來標榜自己的水平之高。但對於文物修復,楊文宗卻時常對他的學生講,以假亂真的技能可以有,但修復文物絕對不能以假亂真。文物修復就是要體現出文物原有的歷史、藝術和科研價值,如果不能遵循原作者的理念和風格,便不能真實地研讀出上面所承載的歷史信息,甚至會扭曲歷史。「我們是在修復歷史,絕對不能創作歷史。」這是楊文宗一貫的標準。

工作繁瑣又漫長 需發自真心熱愛

如果不是親身感受,記者很難想像文物修復竟是如此繁瑣複雜,甚至是枯燥無味。一件殘缺的文物出土後,從現場保護、信息研讀到定型修復,需要經過漫長的時間。「沒有一定的定力,和對這個行業發自內心的熱愛,是做不了這項工作的。」對楊文宗而言,過去31年對文物修復的那份熱愛,撐起了自己的整個世界。

記得2014年陝西對大唐丞相韓休墓進行搶救性發掘時,從進到墓室看到壁畫開始,楊文宗便再也挪不動腳步了。在此後的時間裡,除了墓地和工作室,家人和朋友便很少能看到他的身影。兩年後,從工作室走出的楊文宗兩鬢斑白,蒼老得猶如換了一個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