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琴台客聚】《忠孝公園》受好評

2017-01-18

彥 火

談到「概念先行」,陳映真對我說:「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是這樣,我認為藝術性的東西不是你可以照顧到的,我要寫藝術性很高的東西,不一定就有藝術性,還要看你客觀寫出來的東西,是不是具有藝術性。」

他之所以有這樣的想法,理由有三──

第一:因為他讀了蠻多的文學史和文學評論,所得的印象是:「你說我是為藝術而藝術,我是藝術派,但從客觀上評價它,你的藝術性並不高,還不是個藝術性的作品。」

第二:我們可以看到,有另外一種作家,即概念先行的作家,我們隨便舉個例子,像蕭伯納,他是一個費邊社會主義者,在他的戲劇裡面,表現着他的概念。

問題是他的才華很高,他的概念式戲劇,不但能讀而且能演,而且演出來的效果很好;比如卓別林的電影,也屬於概念化,你不能說他藝術性不高,反而是藝術性得不得了,每個人都很投入,很惹人笑,笑完後令人感到那麼一股悲傷。這是有意思的作家,對不對,有思想的戲劇工作者。

第三︰是東德的劇作家布萊希特,他也是個社會主義的作家,從文學批評上來說,他常常犯規,時下一般的戲劇,設法使觀眾投入,最好讓觀眾忘掉這是在演戲,可以感染到舞台上的哭笑。布氏恰恰相反,他不斷打破這戲劇性的幻覺,不斷地讓他的主角和觀眾講話,這就是破壞,可是他的戲劇還是非常好,因為他是藝術家,他手高嘛。

陳映真認為,概念不是問題,「問題在於我的才華、我的技巧還沒有那麼好,所以,人們不習慣於看這種有思想的、言之有物的作品,讀者不習慣,這不是說我的想法錯誤,而是我的手不夠高,我不想因為有這樣的反映,而去放棄我這樣寫法,直到那一天,也許我自己覺得我不想寫了,我才改一個方法,現在我還是這樣的對文學的一種想法。」

自認是「概念先行」的陳映真,最後他終於返回寫作桌,在廿一世紀初出版了第一本小說創作集《忠孝公園》,好評如潮。

《忠孝公園》寫台灣省老人林標與外省人馬正濤兩人的坎坷曲折遭際。一個受了日本人欺騙,甘當日本皇軍的炮灰;一個是國民黨忠貞之士。前者垂暮之年得不到日本人的賠償金;後者在國民黨執政黨退出而感到無所依恃,恍如被一個巨大的政治騙局所拋棄而自殺。

本省人與外省人都上了政治的大當,以悲劇收場。一個過去忠於皇軍,一個是國民黨信徒,在歷史的嬗變下均成了犧牲品。集子另有兩個短篇《夜霧》和《歸鄉》。《夜霧》寫國民黨特務李清皓遇到早年為他所迫害的張明的尷尬和張惶;《歸鄉》則寫早年被騙往大陸的國民黨軍楊斌,兩岸「解嚴」後返到台灣宜蘭的故鄉、卻被當外省人和被弟弟譏為「外省豬」的悲憤。

     (《我與陳映真》之六)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