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百姓故事 > 正文

朱正賢:民間排球之父 濃濃桑梓情

2017-02-13
■每當談起排球,朱正賢都說得眉飛色舞。 記者胡若璋  攝■每當談起排球,朱正賢都說得眉飛色舞。 記者胡若璋 攝

逾三十年捐資上億 振興台山體育事業

去年里約奧運會上,中國女排在極為不利的局面下,力挽狂瀾勇奪冠軍。年逾七旬的朱正賢於興奮之餘立即給中國女排主教練郎平發送賀電。隨即,這份賀電被刊發在中國排球官網最顯著的位置,這地位首先要從他和祖籍地廣東台山,逾三十年的濃濃桑梓情來溯源。■香港文匯報記者 胡若璋 東莞報道

排球發展流行到內地,雖逾百年,但廣東台山人打排球的歷史則遠超一個世紀。當年排球運動剛問世,旅居海外的台山籍華僑,便將這項時髦的運動項目帶回家鄉。在朱正賢孩童時期,台山從學校到城鎮,甚至到廣大農村田間,排球迅速興旺發展。鄉親在巷中、樹間掛起繩子當網,用爛布、草繩紮成球,甚至出現「兄弟雙入場,父子兩對陣;爺爺喊加油,奶奶燒開水」,全家總動員的熱鬧情景。

兒時自製「排球」消遣

生於台山的朱正賢,正是在這樣的全民打排球氛圍中成長,對排球的喜愛似乎更是與生俱來。「小時候窮,買個排球的錢,要家裡兩個月的口糧了。」沒有排球,自己動手,鵝卵石做芯,廢紙做皮,一層一層連包帶裹,做成顆「排球」。沒有場地,豎兩根竹竿,拉一條麻繩。「我們放學了都要幫家裡放牛,牛在哪裡放,我們的場地就紮在哪裡。」

台山人骨子裡對排球的熱愛,自然也造就了「台山排球」的時代意義。根據台山的歷史資料,1927年8月28日,當時的台山縣排球隊,代表中國參加第八屆遠東運動會(亞運會前身),竟然奪得冠軍,這也是中國運動員首奪排球國際比賽冠軍的歷史一刻。

此外,到上世紀50年代,台山給國家排球隊貢獻300多位排球能手,他們當中,60人成為運動健將,46 人擔任國家、解放軍和省、市排球隊教練員,多得數不過來。至此,「中國排球半台山」的美譽聲名遠揚,以至於周恩來總理1970年代初,在廣州二沙島接見運動員時,還特意提起台山排球的威水史─「全國排球半台山,你們知道嗎?你們應該拿第一,要為國家輸送人才,還要支持其他兄弟省市。」

女排教練讚水平高

酷愛排球之外,出身貧寒的朱正賢,志存高遠,讀書成績也很出眾。後來到廣州學習商科和英語,為此後前往香港成功創業,鋪墊基礎。

已在香港事業有成的朱正賢1970年代末回鄉投資。那年春節,他捐了筆錢,贊助家鄉台山三合鎮舉辦排球賽。自此,朱正賢的名字在台山開始家喻戶曉。當時,排球運動在內地得到蓬勃發展。反觀,排球在台山卻顯得落後了,但是台山人對於排球的熱情,使朱正賢大受鼓舞。1982年起,朱正賢開始資助10萬港元舉辦台山「振興盃」排球賽,希望和家鄉人們齊心合力振興台山「排球之鄉」的美譽。令朱正賢驕傲的是,中國女排也被他邀請到台山打過七八次球。台山男排此後多年成為中國女排的男陪練。時任主教練的陳忠和表示,台山是名副其實的「排球之鄉」,有較深的群眾基礎,有台山這樣高水平的業餘球隊陪練很有價值。

美譽背後就是擔當

就在去年10月,第21屆的「振興盃」排球賽再次在台山火熱開啟,吸引了來自內地省市男女甲級10多個排球隊伍前來一較高下。有前來觀看的台山市民說,得益於「振興盃」多年來在台山的舉辦,2012年奧運前夕,中國女排來台山,與台山男排比賽來校驗集訓成果,正是這個機會讓許多普通市民能近距離目睹中國女排的風采。

據不完全統計,近三十年來,朱正賢助力排球發展上,已經投入上億元。正因如此,多年下來,台山的鄉親們給予朱正賢「民間排球之父」這一美譽。如此盛讚,朱正賢坦言,像小時候讀書得了獎狀一般開心。但隨之而來的也有一種義務和擔當,在朱正賢的內心深處,依然希望能夠為中國的排球隊,培養一些台山的優秀運動員。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