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 內地銀行業信用風險隱患正受到監管層高度關注。路透社引述消息人士透露,中國銀監會要求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各級監管部門要切實摸清銀行顯性或者隱性承擔信用風險的各項貸款、債券、投資、同業、表外、通道業務等風險敞口的信用風險底數,以加強信用風險管控。
據稱,銀監會要求重點準確摸清信貸資產風險水平,把握重大信用風險分佈,並明確風險引爆點及傳導路徑,防範和化解風險。根據銀監會要求,逐筆排查的內容包括:資金本金或利息逾期90天以上的、逃廢債務且本金或利息逾期的、六個月觀察期內重組貸款中的正常類或關注類貸款;對於貸款已經實質成為不良的情況下,以及對採取借新還舊、還舊借新等「搭橋」手段,延緩風險暴露、藏匿不良貸款等行為要求進行排查。
針對藏匿不良貸款等行為
排查的內容還包括:2014年以來通過各種通道虛假轉讓不良貸款,且2016年末未體現為不良資產的貸款,包括但不限於通過理財產品、委託投資、同業代持、同業投資、受益權轉讓、資產證券化以及通過資產管理公司等方式將不良貸款虛假轉移出表的情況;應劃分為關注類而實際劃分為正常類的貸款。
行業區域風險需聚焦排查
在信用風險分佈方面,一是行業風險,銀監會要求重點排查不良存量較高且2016年全年不良貸款率增幅超過1個百分點或關注類貸款率增幅超過3個百分點的大類行業,對於產能過剩行業、房地產行業等單戶授信在5,000萬元以上(地方中小法人銀行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進行逐戶排查。
二是區域風險,銀監會要求聚焦於特定區域內的典型風險、信用環境以及風險遷徙變化趨勢等情況,特別是對產業結構單一、風險集中度高、信用環境明顯惡化的區域進行重點排查、是次專項排查要求銀行業於3月底前向相應監管機構上報自查報告,銀監會審慎局將於5月底前形成銀行業信用風險專項檢查報告。
惠譽:內銀盈利壓力料增
另外,評級機構惠譽在一份報告中表示,中資銀行即將發佈的業績或將顯示,隨着息差收窄及資產質量惡化,中國銀行業系統槓桿和盈利壓力增大。
惠譽指出,業績報告或將顯示不良貸款率保持相對穩定,「但各銀行正在通過債務解決方案創新重手管理不良貸款。」該機構又表示,「逆回購利率上升推高了融資成本,對於更為依賴央行工具的快速成長的中型銀行更是如此,這是銀行業資金緊張的一個信號。」又認為,部分債轉股計劃以及將不良債務處置給資產管理公司的行為可能並非出於商業目的,或是並不涉及風險的真正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