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民法典「開篇作」提請審議

2017-03-09
■民法典「開篇作」民法總則草案決定提請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圖為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法官給小學生講解法庭知識。  資料圖片■民法典「開篇作」民法總則草案決定提請本次全國人大會議審議。圖為合肥市蜀山區人民法院法官給小學生講解法庭知識。  資料圖片

確立民事立法基本原則 明確人身財產權利受法律保護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兩會報道)編纂一部真正屬於中國人民的民法典,是新中國幾代人的夙願。其中,民法總則是民法典的開篇之作,在民法典中起到統領性作用。昨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張德江作全國人大常委會工作報告時指出,常委會先後三次審議民法總則草案,並通過中國人大網三次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後,決定提請本次會議審議。這意味着民法總則草案正式進入全國人大會議的最後審議階段。有關草案確立了民事立法基本原則,明確了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

張德江在工作報告中指出,編纂民法典的條件已經具備。民法典編纂分兩步走,第一步制定民法總則;第二步,在民法總則出台後,進行民法典各分編的編纂工作,爭取2020年形成統一的民法典。

提交給全體人大代表審議的民法總則草案,將民事法律制度中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引領性的規定寫入,就民法基本原則、民事主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民事責任和訴訟時效等基本民事法律制度作出規定。

構建民法制度基本框架

「民法總則構建了中國民事法律制度的基本框架,也為各分編的規定提供依據」,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李建國在向全體人大代表作民法總則草案說明時表示,民法總則草案分為11章,包括基本原則、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組織、民事權利、民事法律行為、代理、民事責任、訴訟時效、期間計算、附則,共210條。在起草過程中,民法總則立足基本國情,以實踐需求確立立法重點,用實踐智慧破解立法難點。對社會生活迫切需要規範的事項作出創設性規定,增強法律的可執行性,並適度體現前瞻性。在體現鮮明民族性的同時,借鑒人類法治文明成果。

強調平等自願綠色等原則

民法總則草案,進一步明確了民事主體的人身權利、財產權利以及其他合法權益受法律保護,任何組織或個人不得侵犯,並確立了平等原則、自願原則、公平原則、誠信原則、守法原則、綠色原則等基本原則。「需要指出的是,將綠色原則確立為基本原則,規定民事主體從事民事活動,應當有利於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李建國說,這一原則與中國的國情相適應。

增加保護胎兒利益條文

李建國表示,民法總則草案增加了保護胎兒利益的規定,在涉及遺產繼承、接受贈與等胎兒利益保護的,胎兒視為具有民事權利能力。草案將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未成年人年齡下調至6周歲,以此更好地尊重未成年人的自主意識。同時,草案完善了監護制度,以家庭監護為基礎,社會監護為補充,國家監護為兜底,明確了父母子女之間的撫養、贍養等義務。

1986年制定的民法通則,在中國民事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有「小民法典」之稱。李建國表示,民法總則草案基本吸收了民法通則規定的民事基本制度和一般性規則,同時作了補充、完善和發展。民法通則規定的合同、所有權及其他財產權、民事責任等具體內容,還需要在編撰民法典各分編時作進一步統籌,系統整合。據此,民法總則草案通過後暫不廢止民法通則。民法總則與民法通則的規定不一致的,根據新法優於舊法的原則,適用民法總則的規定。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