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筆者冬日登上港島近四百公尺高的孖崗山南崗,俯覽整個赤柱半島,赤柱灘、聖士提反灘、舂坎角......重置的美利樓和卜公碼頭,全都了然於目;銀洲、螺洲諸島靜佈海上,天空霧靄沉沉,更遠處的山嶺海灣,微茫可辨,天地寥廓中帶着點蒼涼,不禁想:大半世紀前詞人劉景堂(伯端,1887 - 1963)在此感受又是如何?
孖崗山南崗,原稱赤峰山,又有赤柱峰、赤柱山的通俗叫法,1950年,劉景堂重陽節那天未有應友人赤柱峰登高之約,到了一年將盡,也許由於某種特殊內心呼喚,他獨自登上赤柱峰,並賦詞《念奴嬌》,小序云:「歲暮獨來,不勝俯仰今昔之感。誦柳耆卿『霜風淒緊,關河冷落』詞句,更難為懷也。」詞作抒發登高騁目感懷,中有句云「遙想淒緊關河,傷心搖落,那止桓公柳。萬古興亡淘不盡,潮打荒崖依舊。」由此,遂成為香港早期詞社「堅社」成立的契機。
堅尼地道結堅社
劉將詞作傳示文友,廖恩燾(廖仲愷兄長)閱後先後和作《念奴嬌》三闋,還有羅慷烈、王韶生、張叔儔、張紉詩也和韻而作,並相約定期聚會。
廖恩燾《念奴嬌》序云:「粟秋、慷烈、韶生、紉詩先後和伯端登赤柱峰均,並約月課一詞。勉成此章應之。」聚會地方在堅尼地道二十五號(按:即今香港鄧鏡波書院所在)廖府,由此結社,因地取名曰堅社,參與者還有曾希穎、林汝珩(碧城)、湯定華等諸賢。
堅社是香港文學史上重要組織,影響深遠,核心社盟皆一時翹楚,自1950年冬至1953年冬結束,社課作品今日尚存。
堅社詞人部分早已有詞集傳世,就如其他香港早期詩文集,梓行後流傳範圍不是很大,至今大學圖書館多有藏;而近年有再得以重新整理出版者,如《劉伯端滄海樓集》、《廖恩燾詞箋注》和《碧城樂府:林碧城詞集》,香港當年一脈文采風流,今人可藉而窺知。
遠足路線衛奕信徑第一段起首就是登赤柱峰,每逢假日,登山客不絕於途,道經者不妨稍駐足遙想,當年曾有詞客在此賦《念奴嬌》。■恒生管理學院中文系助理教授 郭偉廷博士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