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謝宛儒 卸下白袍入藝壇

2017-03-31
■宛儒畫廊總監謝宛儒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是次的Art Central。■宛儒畫廊總監謝宛儒表示很榮幸能參與是次的Art Central。

用「美滿」二字形容謝宛儒(Dr. Julie)的人生一點也不過分。畢業於美國老牌名校史丹福大學,隨後再於美國得州貝勒醫學院攻讀醫學,成為家庭醫生,並擁有自己的診所。在家庭方面,丈夫疼愛、又有一對乖巧的兒女,事業得意,家庭美滿,對不少女性來說是夢寐以求的人生。然而,多年來一直醉心藝術的她,兩年前卻決意從美國回到台灣,暫時放下醫生的身份,全心全意打理畫廊。大概有能力的人,就是樂於接受一個又一個的挑戰。■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朱慧恩 攝:劉國權

自六歲起移民美國,在當地生活了三十年,兩年前Dr. Julie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一方面為了照顧日漸年邁的雙親,另一方面亦盼能展開自己的藝術工作,終在2016年,Dr. Julie成立了位於台北的宛儒畫廊,在今年香港一年一度的藝壇盛事Art Central中,宛儒畫廊是參展畫廊之一,Dr. Julie帶同兩位台灣著名藝術家連建興、賴純純及新晉法國藝術家Baptiste Tavernier的作品來港參展。當天遇見Dr.Julie,一身黑上衣、黑裙子、黑鞋子,背着斜肩黑袋子,配襯閃閃生輝的銀色項鏈和手錶,格外端莊,既是家庭醫生,又是畫廊總監、聲樂家,這位女強人卻絲毫沒有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而是散發着宛順又儒雅的氣質,正如她的名字「宛儒」。

喜愛唱歌卻當醫生

從家庭醫生走到藝術家,道路看似曲折,但Dr.Julie踏上藝術之道卻絕非偶然,她笑言也許是遺傳了爸爸的音樂天分,自小便很喜歡唱歌。「我在小學六年級便參加了合唱團,在9th grade(中三)時開始接受正式的聲樂訓練,在高中和大學期間也從未間斷,其間我經常去表演,以前我是很害羞的,可能因為經常參加歌唱表演,令我膽子變大了。」她笑說。

覓到自己喜愛唱歌的興趣,也一直接受專業的訓練,Dr.Julie應是順理成章地繼續在音樂的路途上努力進發,繼而成為享譽國際的歌唱家,但卻為何偏偏選擇了一條截然不同的路呢?「其實從小父母就希望我成為醫生,因為他們會覺得唱歌不能當職業,只能是興趣,而自己覺得當醫生也不錯,因為既可以幫助別人,也可以利用自己的專業知識照顧家人。」經過一番思量,當年的Julie毅然選擇攻讀醫學,成了醫學博士,成為了現在的Dr. Julie,但她仍不忘強調一句,「But I always enjoy music and art!」

醫學與藝術,一理一文看似河水與井水,但Dr. Julie認為兩者應是相關的。在她眼中,聲樂、繪畫固然是藝術形式的一種,但人與人之間的溝通也是一種藝術。「藝術以不同的形式呈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只音樂、畫畫,甚至連如何和他人交談也是一種藝術,藝術是無處不在。」她說。在電視上看到Dr. Julie,想必是在她表演唱佛歌的時候,她的家人是佛教徒,從小受家人的熏陶及感染,她也成佛教徒,然而對她來說,佛教不單單只是宗教,當中的理念如對別人要慈悲、感恩更是做人應有的生活態度。在行醫的過程中,她看到不少病人受疾病困苦纏繞,因此受宗教的思想影響,她對病人也懷着友善、慈悲的心。

由於自身擁有多年學習聲樂的背景,她把聲樂的唱法套入佛歌的演繹當中,她認為,藥物,可以治療人的病情,而音樂,則能治癒人的情感。「對我來說,唱佛歌是一種情感的表達,當人們聽着佛歌,他們會感到平靜、療癒,音樂也是一種治療方式,甚至會給我們帶來心靈的震撼。」Dr.Julie說。

毅然回台從事藝術創作

兩年前,Dr.Julie作了一個令旁人看似難以理解的決定--暫且放下醫生的工作,回台灣照顧日漸年邁的雙親,同時也全心全意從事藝術創作及繼續聲樂的訓練。學醫的路途遙遠而艱辛,但Dr.Julie熬過了,工作穩定,收入不錯,在一般人眼中,理應是終身職業,然而,她卻放下了原來掛在脖子上的醫生聽筒,轉為手執畫筆,Dr.Julie自言不可惜,也不言悔。

「我的爸媽十五年前返回台灣居住,以前我在美國行醫時,常常幫助別人的父母,現在日子一天天過去,我的父母也漸漸老了,所以我希望回來台灣,照料他們。」她說。「我自己也十分喜愛畫畫,亦決意在台灣開始自己的藝術創作的生涯。」在2016年,她成立了宛儒畫廊,從事繪畫創作之餘,亦代理其他知名畫家的作品。緣分是冥冥中注定的,當她決定開畫廊時,便碰到連建興和賴純純兩位台灣知名的藝術家,隨後便一齊到港參加Art Central。

以前經營診所,如今則營運畫廊,雖說都是生意一盤,卻完全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但Dr.Julie則表示目前來說一切仍算順利,她會把以往經營診所的經驗套用到畫廊的營運上,因此她自言一路走來還算smooth。喜愛畫畫的Dr.Julie,其創作靈感源自於「具體派」,一個源於日本大阪的前衛藝術群體,有別於傳統的繪畫方式,該群體藝術家會運用雙手、雙腳和身體進行創作,Dr.Julie極欣賞其創作風格,因此她也會運用雙手及手指作畫,感受其無拘無束的創作過程,今次參展作品《城市夜光》、《Dance II》及《Dance III》便是她鮮明個人風格的體現。

家人享受台灣生活

無論是當醫生開診所,還是營運畫廊,Dr.Julie均能憑着自己樂觀的心態及自身的努力,使事業一帆風順。當談起家庭,談起自己的猶太籍丈夫,及一對六歲及四歲的兒女,原本臉帶笑容的Dr.Julie更是笑靨如花,溫柔輕和的音調立刻提高了。雖然台灣和美國的文化背景、生活方式大不同,然而,她的家人卻十分享受台灣的生活。「我有一個非常快樂的家庭,女兒六歲,兒子也四歲了,來到台灣居住,我希望他們能學習中文,也認識一下我的故鄉。雖然移民到台灣對他們來說是很大的改變,但他們十分喜歡台灣,因為台灣既安全又方便,兩個小孩也找到一所很好的學校。」Dr.Julie笑說。

還有一個人,是Dr.Julie的支柱,一直在背後默默支持她,那就是她的丈夫。談起丈夫,甜蜜的感覺自然流露於臉上。「他是猶太人,很聰明,因為他有學習computer science的背景,現在做關於手機程式的工作,他只要帶上一部手提電腦到cafe就能工作了,有時我要打理畫廊,比較忙,所以他就會幫忙照顧兩個小孩,他也習慣台灣的生活。」她說。

Dr.Julie遺傳了爸爸的唱歌天賦,而她的一對兒女也遺傳了媽媽的藝術天分,兩人均十分喜歡畫畫,也愛逛博物館。「有空時我會帶他們到博物館參觀,他們也樂在其中,有時在畫展看到一些感興趣的作品,他們會想與作品及藝術家合照。」她說。Dr.Julie既是藝術家,又是專業人士,那她以後想自己的孩子從事藝術工作,還是當一個專業人士呢?「他們的意願是最重要的,只要他們找到自己的興趣,我會全力支持他們。」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