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冰凍三尺 人才嚴重斷檔
亞洲羽毛球錦標賽(亞錦賽)周日在武漢決出各項冠軍人選,中國羽隊(國羽)共奪男單、男雙和混雙3項冠軍。但在女單比賽,國羽則繼在常州大師賽(4月18日至23日)歷史上首次無緣女單決賽後,再次與決賽無緣,連續兩周在兩項家門口比賽遭遇滑鐵盧,國羽女單怎麼了?
今次亞錦賽國羽派出平均年齡僅20歲的4名小將參加亞錦賽女單比賽,陳曉欣、孫瑜先後落敗均無緣8強。陳雨菲在8強戰中不敵世界排名第一的中華台北選手戴資穎。何冰嬌在8強賽險勝印度名將辛杜,但在準決賽還是以0:2不敵日本選手山口茜。
名宿斥急功近利毀幼苗
從2007年至2013年,中國隊選手包攬亞錦賽女單冠軍,去年王儀涵也奪得女單冠軍。里約奧運會之後,隨着王儀涵和王適嫻的退役,以及李雪芮的受傷,孫瑜、何冰嬌、陳雨菲等年輕一代選手被推到台前,她們之中還沒有人能挑起大樑,但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在4月18日至23日舉行的常州大師賽之後,前國羽女單名將謝杏芳就曾質問:女單決賽是日本內戰,中國的優勢都跑哪去了?另一位前女單名將龔睿那也在微博表示:在中國的比賽女單決賽是兩個日本人,可是現在12歲以下的孩子教練都已經以打出成績為主了(開始練能力,不要求技術,一天練五六個小時),這樣會毀了多少孩子。
女單曾是國羽最穩定的項目,從悉尼到倫敦從未讓奧運金牌旁落。四個奧運周期,每個周期都有2到3名國羽女單球員成為世界頂級選手。
三屆世錦賽均無緣冠軍
可到了里約奧運周期,國羽女單優勢開始縮水,在里約奧運會上無緣獎牌,三屆世錦賽除李雪芮獲得兩次亞軍,其他無人進入過四強。整個奧運周期沒有一個女單世界冠軍入賬,這是國羽女單歷史上罕見的。
在國羽女單止步不前的同時,其他球隊的尖子選手進步很大,比如戴資穎在今年以來的全英、馬來西亞首要超級賽和新加坡超級賽中,強勢奪得3連冠。而在這3站比賽中,孫瑜從未進過4強,何冰嬌甚至連8強都沒進過,更年輕一些的陳雨菲(世界排名第12)的最佳成績也不過是8強而已。
如今國羽女單小將在面對這些排名靠前的頂級選手時已經沒有任何優勢。陳雨菲在本次亞錦賽期間坦言:「和她們打,雖然想着去拚去衝,但還是有點不自信,經驗也不夠。」何冰嬌也直言:「和世界前幾名打都不好打,他們水準先進很多。」
僅有三人躋身世界前20
此外,中國女單近年來也一直缺少技術水準高的苗子。從2008年到2015年期間的8屆世青賽,中國選手一直與女單冠軍無緣,直到去年才由陳雨菲重新奪冠。這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國羽女單的人才斷檔。現如今,論集團優勢,在世界羽聯4月27日公佈的世界排名,前20名球手中,國羽和泰國各有3人,日本有6人,國羽以往的集團優勢也不復存在。
倫敦奧運會女單冠軍李雪芮在里約奧運會銅牌戰之前受傷,至今沒有回歸賽場。然而,就算這位領軍人物回歸,國羽女單的復興之路依舊任重道遠。■新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