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
社會關注青年上流困難在所難免。按照統計數字,扣除通脹因素後,整體大學畢業生的起薪點在回歸後19年間僅增加約一千元,可見現時年輕人普遍「生活艱難」,未來亦可想而知。有學者指出,資產、薪金決定社會階級,青年人要有心理準備擁有大學學位也未必可以向上流動。 ■林曦彤 特約資深通識科作者
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今日香港
1.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有關香港青年生活調查
表一:香港青年生活質素指數調查
指標 2014/15年度 2015/16年度 變幅(%)
教資會資助高等 4.83 5.28 ↑9.30
教育課程入讀率
運動參與 2.85 3.03 ↑6.55
休息 3.06 3.26 ↑6.51
環境質量 4.37 4.55 ↑4.10
生活滿意度 12.19 11.89 ↓1.74
發展機會 2.91 2.79 ↓3.99
社會服務 2.28 2.05 ↓10.11
對政策的影響力 3.10 2.78 ↓10.19
青年失業率 3.31 2.94 ↓11.21
整體# 100.30 99.68 ↓0.62
#註:以2012至2013年度作為基準年。指數高於100,則代表生活素質較基準年為佳。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中大生活質素研究中心
表二:大學畢業生19年間實質起薪變化#
學年 1996/97年度 2014/15年度 變幅(%)
整體 14,250 15,269 ↑7.15
商科和管理科 12,667 14,036 ↑10.81
工程科和科技科 14,167 14,584 ↑2.95
教育科 18,583 18,213 ↓1.99
理學科 13,500 13,009 ↓3.64
社會科學科 13,833 13,009 ↓5.96
醫科、牙科和護理科 29,500 27,319 ↓7.39
文科和人文學科 13,667 11,571 ↓15.33
#註:已扣除通脹,計算實質薪金。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
資料B:香港社會流動情況
有研究比較了4,013位受訪者在教育背景、家庭生活、工作流動和社經地位等的分野,探討個人背景對社會分層和流動性的影響。結果發現,在香港,教育程度是決定社會流動最關鍵的因素。
有學者認為,除教育因素外,外圍經濟不景和經濟增長放緩也是香港社會向上流動機會減少的主因。由於香港是一個已高度發展的經濟體,各行業的變動和對職位的需求已不如過往熾熱。
同時,根據調查,專上教育擴展也令專業人手過剩,過往保證能從事專業職位的畢業生,現在只能做較低級的文職工作。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青少年向上流動的機會減少,對個人和香港社會發展帶來什麼影響?參考資料,試加以解釋。
(b) 「社會流動性低主要是經濟轉型所導致的。」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全球化
2.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全球十大高樓價城巿樓價入息比率(倍)#
排名 城巿 2014年 2013年
01 中國香港 17.0 14.9
02 加拿大溫哥華 10.6 10.3
03 澳洲悉尼 9.8 9.2
04 美國三藩巿 9.2 9.0
05 美國聖荷西 9.2 8.7
06 澳洲墨爾本 8.7 8.4
07 英國倫敦 8.5 7.3
08 美國聖迭戈 8.3 7.9
09 新西蘭奧克蘭 8.2 8.0
10 美國洛杉磯 8.0 7.7
#註:計算方法由當地住宅樓價中位數除以家庭收入中位數,共涉378個城巿。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美國研究機構Demographia
資料B:香港公屋輪候人數統計
日期 一般申請 平均輪候(年) 非長者(一人申請) 長者平均輪候(年)
2015年09月 142,500 3.6 142,800 2.0
2015年06月 140,200 3.4 142,000 1.9
2015年03月 137,900 3.3 140,600 1.8
2014年12月 133,700 3.2 137,300 1.7
2014年09月 130,200 3.1 133,600 1.7
2014年06月 125,400 3.0 130,400 1.7
2014年03月 121,900 3.0 126,200 1.7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房屋署
資料C:香港房屋問題
房屋一直是特區政府優先關注的問題之一。根據資料,私人市場方面,截至2016年12月底,預計未來3年至4年一手住宅物業的供應量達94,000個單位,比本屆政府上任時高出45%,是12年前政府開始定期公佈供應數字以來的新高。
在公屋和居屋方面,2016/17年度起的5年內,將提供公屋單位約71,800個,居屋約22,600個。
即使如此,公屋用地供應仍然落後,公屋輪候時間明顯延長,私樓房價在「辣招」不斷「加辣」中依然步步高升。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作房屋用途的土地難覓。特首在2017年施政報告中提出,檢討現有土地用途和適度增加發展密度,是短中期的有效辦法;並特別提出社會應思考利用郊野公園內小量生態價值不高、公眾享用價值較低、位於邊陲地帶的土地用作公營房屋、非牟利老人院等非地產用途。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想一想】
(a) 若果土地供應在短期內不能增加,將會為香港巿民帶來哪些生活素質問題?試舉出其中3項,並加以解釋。
(b) 在眾多供地方法中,有人認為「填海造地比開發郊野公園來建屋更為可行」。你是否同意這說法?參考資料,並加以解釋。
今日香港+現代中國
3.細閱以下資料:
資料A:「一帶一路」六大亮點
合作重點 內容
全程運輸協調機制 建立統一的全程運輸協調機制,實現國際運輸便利化
商貿自貿區 積極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共同興建自由貿易區,激發並釋放合作潛力
新興產業合作 新一代資訊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合作
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 深化中國─東盟銀行聯合體、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務實合作
綠色絲綢之路 加強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和應對氣候變化合作
推進區域合作 沿線國家及地區可共同制定區域合作規劃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B:中央支持香港4項政策
一、主動對接「一帶一路」,打造綜合服務平台
二、瞄準資金融通,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和「一帶一路」投融平台建設
三、聚焦人文交流,促進「一帶一路」沿線民心相通
四、深化與內地合作,共同開闢「一帶一路」巿場
資料來源:綜合本港報刊
資料C:2017年施政報告配合「帶路」措施
.透過2億元「專業服務協進支援計劃」,支援專業界面向外地巿場的交流、推廣和合作;
.加強「一帶一路」辦公室人手和資源,以確保其更有效和持續地推展工作;
.2017年9月,再次與香港貿易發展局舉辦「一帶一路」高峰論壇,和籌備參加2017年5月中央政府在北京舉辦自「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最高層次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
.增加2017年到內地「絲綢之路」沿線的學生交流團名額至5,600名,透過優質教育基金推動到內地及沿線國家交流;
.審視放寬對相關沿線國家人士來港的就業、求學、旅遊等的簽證要求。
資料來源:《2017年施政報告》
【想一想】
(a) 中國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提升其軟實力有什麼幫助?參考資料,並加以解釋。
(b) 有人認為「在現時情況下,香港參與『一帶一路』倡議是利多於弊。」你是否同意這說法?試加以解釋。
【總結】
自2013年宣佈「一帶一路」以來,中國跟沿線國家及地區簽署的基建項目協議,其總額已逾2,500億美元,且將需要大量人才資源進行管理和開發。
故此,有人認為香港在「一帶一路」倡議中無疑可以發揮積極作用,包括進行基建投資項目評估、商業談判、工程諮詢、財務顧問等,務求令各基建項目質素有更大提升,同時可分享發展帶來的共同利益,形成協同效應。
【延伸閱讀】
1.《大專畢業港青欠議價能力》,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6/08/05/YO1608050012.htm
2.《房署續覓地擴容 增建公屋》,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4/06/HK1704060034.htm
3.《中大倡加授粵語 增「帶路」民心交流》,香港《文匯報》,http://paper.wenweipo.com/2017/05/05/ED17050500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