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神州傳承】巧手生妙藝 金銀綻華彩

2017-05-18
■《大隋龍舟》出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方學斌之手。   受訪者供圖■《大隋龍舟》出自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方學斌之手。 受訪者供圖

古法再現大隋龍舟 亭台樓閣雕樑畫棟

紅木波浪紋底座上,集金銀細工技藝之大成的《大隋龍舟》華彩綻放,龍頭高昂,雙目炯炯;樓閣矗立,雕樑畫棟。作品創作者、國家級非遺「金銀細工」江蘇代表性傳承人、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方學斌,運用傳承了兩千多年的金銀細工技藝,將一塊塊金銀經過反覆敲打、鏨刻,幻化為巧奪天工的藝術品。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旻 揚州報道

這座長6米、高4米的特大型金銀細工作品《大隋龍舟》,為方學斌奪得2015年「百花杯」中國工藝美術精品獎金獎。方學斌說,由於想要再現的歷史場景沒有圖樣與實物資料,因此作品從造型到細部結構皆為自己原創,「藝術的靈魂是原創,否則只能是個平庸之作。」

糅合現代技術 傾注畢生心血

《大隋龍舟》是為再現隋煬帝下揚州所乘坐的龍舟而創作,耗時近兩年。「製作中不僅運用了金銀細工中的彈、鏨、雕、鏤、花絲、鑲嵌、琺琅等工藝手法,還巧妙運用了現代技術。」方學斌介紹道,「其中幾千個孔是用電腦數控激光切割而成,精確無誤,數百個斗拱是用鑄造技術製成,旗杆則是用現代車床車旋成形,是傳統技藝和現代科學技術結合而成。」

這座金銀細工大型擺件已被業界視作國寶級傳世佳作,成為國家級非遺保護項目「江都金銀細工」製作技藝的經典之作。方學斌說,他將畢生心血傾注於《大隋龍舟》,以此作品記錄自己40年來對金銀細工這一起源於漢代的古老技藝的追求、傳承與創作經驗。

方學斌說,製作過程中充分運用了金銀細工的技藝,其中最重要的工藝是鏨刻,「『鏨』是金銀細工中最重要的工藝,有平鏨、曲鏨、勾鏨、直鏨,輕重緩急、形態起伏、造型神態,全靠手上的功夫。」

鑲嵌萬粒寶石 盡顯極致奢華

2007年9月,揚州牽頭推進中國大運河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08年,方學斌開始醞釀、構思「龍舟」創作。2013年,在距離揚州建城2,500年還有兩年時間,方學斌畫出手稿,開始動工製龍舟。「最初將長度做成2米、3米,氣勢顯得不夠,索性做成6米。」方學斌說,「如此一來體量大,造型壯觀,更具視覺衝擊力。」

金銀細工工藝品多為小而精,大型作品易顯粗陋。而《大隋龍舟》,大到6米長的船身,小到幾公分的窗扇、格欄,無一不是做工精良細緻。

紅木波浪紋底座上,龍舟乘風破浪,龍頭高昂,雙目炯炯;龍身中部前低後高,兩座樓閣矗立,重簷飛角,雕樑畫棟;門可開啟,窗可轉動,銀絲盤曲花卉,龍紋纏繞棟樑,珠光寶氣,富麗堂皇,盡顯帝王豪氣。

船上亭台樓閣錯落有致,內設柱廊,門窗用金屬絲鏤空編織而成,最裡面一層為華麗的琺琅紋飾。「雍容華貴的部分,被我藏在裡面,似有非有,內斂含蓄。龍舟造型、建築的制式為隋唐遺韻,最上層是正殿和揚州地標五亭橋的五亭元素,整座龍舟鑲嵌有珍珠、瑪瑙、松石、珊瑚、青金等上萬粒寶石。」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