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新聞透視眼 > 正文

【教育解碼】芬蘭教育着重學生創意

2017-05-26

今年是芬蘭國家獨立一百周年紀念,芬蘭領事館及芬蘭商會在香港會舉辦一連串的慶祝活動。其中一個活動剛在本月舉行,約有30多間芬蘭公司參加,除了介紹芬蘭的食品、紅酒、傢俬等,亦舉辦了幾場研討會,介紹當地的創新產業及教育發展。筆者獲邀參加一場關於比較芬蘭與香港教育的論壇,與會者還有教育專家、學者、家長代表等。

教育是大家都關心的議題,若將香港與芬蘭教育系統比較,一般人都非常欣賞芬蘭的教育情況。當地對教師學歷及其教育熱誠的要求很高,社會對教師非常尊重,教師是一般年輕人極為嚮往的職業,這些因素對提升教育質素十分重要。

該國的考試文化亦與香港截然不同,學生的家課及測驗量很少,論壇與會者均有提及香港學生功課量沉重、測驗默書頻繁,這對重視21世紀能力的社會其實非常不利。其實現在社會非常重視的創意、溝通、協作等能力,根本不能透過傳統功課及測驗去培育或量度。

小息15分鐘指定戶外活動

芬蘭曾產生不少高科技及創新的世界級企業,包括諾基亞(Nokia)及剛被騰訊收購的遊戲開發商Supercell,當地教育在孕育這些產業的人才上實在功不可沒。筆者曾經參觀芬蘭學校,學生在小一才學習英文字母,但初中學生已能用非常流利的英語溝通,不似香港人普遍認為「要贏在起跑線上」。

此外,芬蘭學生學習國際文化時,每人要選擇一個不同的地區進行探索及分享,包括東西方及非洲等國家,沒有單一文化及單一世界觀的問題。在課堂之間的休息時間,學校規定每小時要有15分鐘的戶外活動,鐘聲一響,學生可以走到戶外,投入各種遊戲活動,聽說即使下雪下雨,戶外活動仍會繼續進行。筆者遇見的芬蘭學生都非常主動與人交談,亦善於表達,且積極介紹自己的學習成果,這方面與港生的差異很大。

課程由固定框架轉彈性結構

港生在學業成績及國際評估的表現都名列前茅,學術方面的表現毋庸置疑,但教育界現時最急切要解決的問題,反而是培育學生擁有21世紀能力中的溝通、協作、創意、學習興趣等質素。

雖然芬蘭在教育上已非常優秀,近年也提出一項大規模的課程改革:從一個固定課程框架,轉移至彈性極高的課程結構;新改革下,學生可擁有更高自由度,選擇感興趣的學習內容,而非固定的課程知識,相信將更能培養學生應對世界急速變化的能力。

論壇主持人問筆者:如果只可有一個建議,我會建議香港教育做些什麼改變?這當然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但我的確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建議,就是為教師及學生騰空一些時間,讓他們進行自己感興趣的活動,在最自然、最有動機,並且沒有競爭的環境中,培養創意、溝通、協作等能力。

其實香港並不缺乏培育這些能力的機會,只是在密密麻麻的課程中被扼殺了。 ■香港教育城行政總監 鄭弼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