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聶曉輝)2017年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20周年,也是監獄署易名為懲教署35周年的里程碑。懲教署署長邱子昭指出,這標誌該署由「羈管」演變成「懲教並重」的使命。他表示,懲教署於首15年為社會肩負了一項重要的額外工作,便是管理數以萬計的越南船民。隨着1998年年初新成立更生事務科,及至同年5月底,懲教署負責管理的最後一所萬宜羈留中心關閉後,才能全力推行更生政策,並於過往20年在社會各界支持下,取得現時的成果。
邱子昭指出,該署過去一直推行不同措施,以改善和更新部分已老化的設施,例如大欖女懲教所局部重建工程已如期於去年年底完成,增加了128個收納名額,並於今年1月投入運作,紓緩高保安風險女在囚者擠迫的問題,而支援設施亦得以改善。懲教署亦進行多項改善設施的項目,例如在相關院所安裝電鎖保安系統、提升閉路電視系統至全新數碼系統等,以加強保安及提高效率。
在囚者DSE考獲5*佳績
此外,懲教署亦鼓勵成年人進修,並安排青少年在囚者按進度及潛質接受教育。在職業訓練的考試中,去年整體合格率有98.9%,他們於獲釋後完成6個月就業跟進期的就業率分別為82.3%及90.2%。教育方面,去年投考公開試的整體合格率有63.8%,當中一名在囚者考獲香港中學文憑考試經濟科5*的佳績。邱子昭指出,以獲釋年份計,香港的再犯率已由2005年的35.6%下降至2014年的25.9%,令人鼓舞。
社區教育方面,懲教署通過推行「更生先鋒計劃」,包括「思囚之路」等,聚焦向學生和青少年宣揚奉公守法、遠離毒品及支持更生的重要價值觀,去年有36,000人次青少年參加各項活動。
邱子昭表示,懲教署今年會舉辦一連串活動,向市民介紹懲教工作的發展及對社會共融的貢獻,新落實的活動包括訓練院開放日、聯同策略社區夥伴製作非物質文化遺產花燈等。該署亦會在7月與本地一所大學合辦會議,邀請本地及內地/海外相關機構探討懲教在社會持續發展的角色,同時正籌備一項社企計劃以突顯在民、商、官合作下,為弱勢社群創造機會,加強社會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