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內地工作的香港朋友聊起,有回在街上看到廣告牌寫着「招聘一次性兼職」,着實嚇了一跳,而且也常聽見內地同事把「一次性援助」、「一次性解決」、「一次性償還」等等掛在嘴邊,心中不禁暗想內地人的思想真開放,後來才得知是語言習慣不同所造成的誤會,原來「招聘一次性兼職」,即是單次兼職的意思,弄得旁人啼笑皆非。
普通話習慣用「一次性」來說明事物的性質或性能,而粵語則因應不同的語境有不同的說法,大致可分兩種:比方普通話說的「一次性餐具」,粵語是說「用完即棄(即用即棄)餐具」;而「一次性費用減免」,意思是僅一次 / 單次的費用減免,粵語通常說成「一次過減免費用」。不過,粵語所說的即影即棄相機,普通話可別說成「一次性相機」,應說「拍立得」或「立可拍」。
詞後加個後綴詞
《現代漢語辭典》對「性」有多種解釋,一般人最易聯想到的是指兩性之間的性慾,也可指性別、性格、物質的性能,這裡所談的「一次性」則屬後綴詞,普通話習慣加在名詞或形容詞後,當做抽象名詞或屬性詞使用,港人較不常使用的有「可視性」,指在影視作品的內容吸引人,使觀眾愛看的特性,較常見的例如:可行性、可塑性、普遍性、創造性、流行性......等。坊間近年也衍生一些新詞,例如「可比性」,指兩者之間是否存在能用來比較的特性。
內地的報章上,你常會見到「每年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意指全部畢業生畢業當年全部找到工作;「本培訓課程讓你一次性過級」,就是指你上了這個課程後,考一次就會通過,一定能考上的意思;還有,美容院廣告常說的「黑斑、老化、粗糙......一次性解決」,此處是指一次就可徹底幫你解決所有問題。然而,粵語普遍以「一次過」表達,因此上述句子應說成「每年的畢業生一次過全部搵到工」、「本培訓課程讓你一次過考到」以及「黑斑、老化、粗糙......一次過解決晒」。
一字之差鬧笑話
廣東話和普通話有很多詞語僅一字或一詞之差,如果照搬過去直接使用,往往鬧出「港式普通話」笑話。例如廣東話:香口膠、班房、急不及待、十劃都未有一撇、靈機一觸;普通話則分別指:口香糖、牢房、迫不及待、八字都還沒一撇、靈機一動。還有一些是口語習慣上的同義詞,例如:「滾水─開水」,「(來得)遲了─(來得)晚了」,「借鏡─借鑑」等等,粵語習慣用前者,普通話習慣使用後者。■香港浸會大學國際學院講師 陳倖嫚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