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中國專題 > 正文

粵影視界倡效港育才

2017-06-16
■廣東樺森影視董事長張瓊(左一)在香港國際影視展廣東館做推廣。受訪者供圖■廣東樺森影視董事長張瓊(左一)在香港國際影視展廣東館做推廣。受訪者供圖

近年來,廣州和香港在影視方面的交流合作越來越多,如同連接兩地的廣九鐵路。香港文匯報記者獲悉,廣東電影業界多次傳遞出希望為粵港兩地的影視合作「廣九線」提速的消息。

營造創作氛圍 需要政策支持

廣東作為影視創作生產大省,2016年獲准發行的粵產電影49部,進入院線公映的粵產電影20部;電影票房收入達66億多元人民幣,約佔內地電影票房收入的14.6%;獲准發行的粵產電視劇26部2,125集,產量約佔內地電視劇總產量的9%。

擔負票房重鎮的名號,「粵產電影」代表作不多成為廣東電影發展的尷尬。從粵港地緣和人緣的優勢等角度考慮,粵港電影人的深度合作都是勢在必行。廣東樺森影視董事長張瓊認為,在技術與文化上互相促進交流融合,能助力粵港兩地電影市場的發展,她同時建議:「廣東還需要營造更為濃厚的創作氛圍,從電影人才的培養、硬件的建設等各個環節進行努力,這也需要政府的大力幫忙。從創作的角度,粵產電影擁有全國思維甚至全球化的思維,能讓整個創作氛圍更為活躍。」

張瓊表示,兩地合作本應得天獨厚。然而,現在看來,兩地影視均以官方互動為主,民間僅限於相互交流階段,合作並不多。廣東實則變成了香港與內地合作的中轉站。究其原因是資源問題,資源就是人才問題。

兩地增強合作 引進培育機制

張瓊從個人經歷來看,她在《男神時代》中合作的製片管理團隊全都來自香港,近期新片是和黃百鳴、黃玉郎合作監製,其中也不乏香港演員譚耀文、林文龍等加入創作。在自己合作的經驗中,張瓊認為,目前廣東的影視創作氛圍正在好轉,但是電影人才的培養需要有更多專業的學校和機構。

在和香港影視製作同行交流中,張瓊意識到,目前廣東尚欠缺的培訓體制,其實可以借鑒香港的人才培訓機構系統。未來如能加快引進人才培養機制,將對粵港影視的發展帶來軟實力。眾所周知,在硬件設施方面,廣東一直領先也不乏實力,但光有機器,沒有人才,也難以製作好作品,吸引行業人才再次聚焦粵港兩地。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