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蘇榕蓉 平潭報道)第三屆海峽兩岸村里長交流活動日前在福建平潭的澳前台灣小鎮舉行,台灣和平潭兩地近 600 名村里長、鄉鎮長和社區負責人參加,其中台灣的 400 名嘉賓主要來自台北、台中、花蓮、彰化、高雄、基隆、馬祖等地。兩岸民眾一起話家常、敘友情,活動以圓桌的方式,搭建兩岸基層民眾交流合作的平台。
于淑恩曾任高雄村里長議員,已有17年的鄉村管理經驗,這是他首次參加兩岸村里長交流活動。談及兩岸鄉村有何相互借鑒時,他聊得最多的是社區管理。「我們因地制宜播種香蕉、紅豆等農作物,等收成後,以此作為社區公益基金來鼓勵義工。將社醫結合,每隔一個月或半個月,為村民進行體檢、知識宣講等。」于淑恩續說,「我們每隔一年半還舉行義工遊覽台灣等活動,增加義工福利,提高他們的積極性,這是很有意義的體驗。」
談及社區營造,台灣壽豐鄉監寮村村里長范光福亦表示,是次他去過平潭的南寨山、將軍山等地,看到了平潭有花生、地瓜等作物。他建議平潭村子要增加一些讓人感覺好奇、新鮮的元素,把各個鄉村區域特色展示出來。比如特殊的農特產、手工藝品展示,這樣遊客走馬看花或者深度旅遊都有地方可去。
據悉,自2015年以來,平潭已成功舉辦三屆海峽兩岸村里長交流會。通過村里長互相交流,同名村互認等舉措,平潭逐步探索出了一條兩岸基層交流的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