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特寫】憶「無國籍」切膚痛:學會中史 學會愛國

2017-06-23

香港年輕人談國際、談本土,但家國情懷卻較老一輩薄弱。對於這個問題,董建華在訪問中談到自己年少時的經歷,由小時候居於上海,父親帶茈L去看掛在外灘公園外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告示牌,茈L要記茬o些歷史;到他升讀大學時,拿茪@紙「For stateless person only」(給無國籍的人而已)的身份證明書入境外國,都令到他對家國情懷有切膚的體會。他認為,年輕人的教育一定要靠家長和學校,當中歷史教育尤其重要,「歷史教育你學會之後,你自己會愛國。」

父引導愛國家愛民族興趣

被問及年輕人的教育時,董建華並無提供什麼秘笈,而是向記者敘述了自己的成長經歷。他說,其父親的年代經歷了戰亂,目睹了日本人侵犯上海,當時家住上海的他們,看荓齒b外灘公園的「華人與狗不得入內」,父親對他說︰「你看荂A你記荂A待你成長了,這些東西不能再在這裡。」

來了香港後,他應父親要求,每日閱報,並在報紙上圈下兩個問題,父親會親自向他解釋,「因為他這樣教我,令我對國家、對民族、對社會有很大興趣,在這成長的過程中,成為這樣的一個人。」

年紀較小的時候由父親引導,長大了踏足外國,父親對他贈言:「讀書可以,但你不要變。」董建華也漸漸有了自己的體會。

他憶述,他當年到英國讀大學,香港仍在英國殖民統治下,沒有護照這回事,只有一張紙,摺起來帶在身上,就是遊子的身份證明。但這一紙不是依據,而是對飄泊最刺目的描述,董建華說︰「那張紙上寫荂yFor stateless person only』(給無國籍的人而已)。」這樣的「身份證明」,時時刻刻提醒茈L是個無國家的人,也因此期盼荂A香港終有一天回歸祖國後,會有自己的護照。

「我去英國、去美國,拿茬o樣一張紙,很辛苦的,到了那裡(入境時),100個人在排隊,他看荍A的那張紙不知道是什麼,等別人都走光了,才慢慢和你分析那張紙是什麼。」

董建華又再說一遍︰「有這樣經歷過的人,受了這樣的教育,就會變成這樣的人。」

父親經歷了戰亂痛苦,給他灌輸的東西更為強烈,時代環境現時已大有不同,年輕一代難有如此情緒。董建華亦坦言,每一代人有不同的教育方法,但強調︰「年輕人的教育,一定是要靠家長和靠學校,學校裡一定要有國民教育,但更好的是歷史教育。為什麼呢?因為國民教育教你愛國,歷史教育你學會之後,你自己會愛國」他亦承認,當年將歷史教育「搬來搬去」,是做得不好。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朱朗文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