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十八區.20年之葵青篇】貨櫃業潮起潮落 葵青冀再創輝煌

2017-06-23
■葵涌貨櫃碼頭。■葵涌貨櫃碼頭。

「十三五」「帶路」注新動力 海運迎發展良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健文)說起葵青區,既是不少市民安居樂業之所,更擁有令港人引以為傲的基建設施─葵青貨櫃碼頭。儘管在回歸後這20年間,受亞洲及內地貨櫃碼頭業激烈競爭影響,香港失落全球最大貨櫃港地位,但仍有不少人在業內默默耕耘,努力打拚。兩位半生在葵青貨櫃碼頭工作的從業員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坦言,雖然工作辛苦又有危險性,但這些年來與同工建立深厚兄弟感情,且行業仍有發展空間,冀貨櫃運輸業走出低谷、再創輝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亦曾表示,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中,期望香港在海運業發展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而「一帶一路」的倡議亦將帶來新動力,支持香港海運業往後的發展。

葵青面積約2,237公頃。據政府統計處資料,2015年葵青區人口約50.7萬人,佔全港人口約7%。區內有24個公共屋h、15個居屋屋苑、3個夾心階層住屋屋苑及多個私人屋苑,其中近60%人口居於公共房屋。

葵青區擁有香港最主要的貨櫃物流處理中心─葵青貨櫃碼頭。葵涌一號至八號貨櫃碼頭及青衣九號貨櫃碼頭分佈於葵涌、昂船洲及青衣沿岸一帶,佔地約279公頃,設有24個泊位,總處理能力每年逾2,000萬個標準貨櫃箱。

葵青貨櫃碼頭於1992年至2004年時是全球最繁忙貨櫃港口,惟受激烈競爭影響,2005年失落首位,去年更跌至第五,吞吐量只有1,981萬個標箱,比首位上海港的3,713萬個標箱少近一倍。

碼頭工憂行業青黃不接

貨櫃運輸業職工總會副主席邱美光及執行委員鍾志煉談起行業出現走下坡趨勢,感觸良多。在貨櫃碼頭工作40年、現已退休的邱美光說,行業高峰期在上世紀90年代,繁忙時間等候排隊入閘的貨櫃車可達數百輛,車龍由葵涌伸延至美孚。惟自從內地貨櫃碼頭開始不斷營運,香港的貨櫃吞吐量逐年下跌,工人收入亦大減。

在1991年行業最興盛時期入行、任職內運車司機的鍾志煉說,由於外判公司請人多以日薪計算,以往曾連續22日有開工,月薪可達3萬元,但現時平均每月只有1萬多至2萬元,比以前少達1萬元。

邱美光表示,正因薪酬不高,工時又長,外判公司提供福利也不多,現時願意到貨櫃碼頭工作的年輕人愈來愈少。而他多年前曾目睹有人員遭被颱風猛吹而倒塌的貨櫃壓死,令他很傷心,可見工作有一定危險性。

鍾志煉也說,現時行內從業員的平均年齡逾55歲,已出現青黃不接情況,坦言:「既然出面都搵到咁上下人工,又冇咁辛苦、危險同枯燥,就唔入蟆窗C」

最大收穫:工友好似兄弟

在行內多年,邱美光說,以往貨櫃碼頭十分簡陋,辦公室只以貨櫃搭成,但到現在已是多層大廈,更設有休息室、水機等設施讓工作人員使用,是很大進步。雖然工作十分艱苦,但做得很開心。

鍾志煉則表示,由於工作時間長,與工友經常見面,「見屋企人都冇咁多,大家好似兄弟咁」,建立起深厚感情,是這些年來工作的最大收穫。

盼增櫃車泊位 保障員工福利

他們和職工總會主席陳迪手均表示,雖然行業出現下滑,但他們希望未來繼續有平穩發展,因為貨運始終仍有其實際需要,加上海運可載貨量比空運多,且價錢較相宜,仍有發展空間。

陳迪手又提到,行業目前最需解決的是貨櫃車泊位不足問題,以及有無良公司竟未為員工的強積金供款。他促請當局盡快改善情況,協助行業發展。

對於海運業未來發展,張炳良去年底曾表示,國家的「十三五」規劃中,海運業的發展在國家政策、國家規劃的未來方向,對香港的期望均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至於國家發改委發佈的「一帶一路」倡議亦獲全球貿易及海運業界重視,將可帶來一股新動力,支持香港海運業往後發展。

他又指,目前本港有限土地供應是港口發展的一大挑戰,政府曾研究改善有關短期租約租用港口後勤用地的安排,希望滿足業界要求。政府亦研究興建多層設施的可行性,以用作貨櫃車及貨車停車場等用途。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