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工商物業 > 正文

97「摩貨」工商舖 今近乎絕跡

2017-06-30
■政府為打擊炒賣推出辣招,繼而令工商舖「摩貨」買賣登記顯著銳減。圖為尖沙咀漢口道。資料圖片■政府為打擊炒賣推出辣招,繼而令工商舖「摩貨」買賣登記顯著銳減。圖為尖沙咀漢口道。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 中原地產研究部高級聯席董事黃良昇指出,香港回歸20年期間,工商舖市場經歷不少變化。1997年工商舖交投活躍,主要是當時炒風熾熱,不少投資者在正式成交前不斷轉售,以致「摩貨」買賣登記數字長期高企,全年錄1,739宗及324.4億元,宗數佔1997年全年工商舖買賣約一成半。

1997年的「摩貨」登記金額為1995年有記錄以來歷史最高,宗數亦為歷史次高,僅低於2012年的2,170宗。當時的「摩貨」登記主要來自商舖,錄1,027宗,佔整體「摩貨」買賣約六成。當中約三成半的「摩貨」來自寫字樓,錄612宗。而工業僅得100宗「摩貨」登記,佔約半成水平。

辣招生效炒家銳減

政府為了打擊工商舖炒賣,於2013年2月份推出雙倍印花稅時,要求工商舖買賣在簽訂買賣合約後就要交印花稅。辣招令工商舖「摩貨」買賣登記顯著銳減,隨後的按年登記均少於200宗及15億元。2017工商舖「摩貨」成交更幾乎絕跡,全年僅暫錄15宗及1.5億元。當中登記金額較大的個案為上環億利商業大廈,價值8,600萬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