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海隧滴水不漏奇跡 料年底具備通車條件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方俊明 珠海報道)港珠澳大橋主橋橋樑於去年9月已貫通,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昨日表示,大橋島隧工程海上施工日前已全面竣工,這條世界最長、埋水最深、創造滴水不漏建設奇跡的海底隧道將於明日舉行正式貫通儀式,標誌着港珠澳大橋長約22.9公里的海中橋隧主體工程全線貫通。下一步,大橋建設者將加快海上東西人工島和隧道裝修工程的建設,大橋有望年底具備全線通車條件。
港珠澳大橋全長約55公里,包括「海中橋隧」主體工程、港珠澳三地連接線及口岸工程。大橋工程量最大、技術難度最高的,便是「橋-島-隧」集群的主體工程,分別由長約22.9公里的主體橋樑工程和長約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與人工島工程構成。繼主體橋樑工程於去年9月全線貫通後,大橋島隧工程近日隨着最後一方石料填入海底沉管隧道的最終接頭管節處,也標誌着歷時7年的島隧工程海上施工全面竣工。
島隧工程海上建設竣工
據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島隧工程為港珠澳大橋核心控制性工程,包括兩個面積為10萬平方米的人工島和一條長達6.7公里的海底沉管隧道,它既是中國首條外海沉管隧道,也是世界最長、埋水最深、建設綜合技術難度最高的沉管隧道,其中關鍵線路如人工島成島、基槽疏浚、基礎施工、沉管浮運安裝、最終接頭安裝、沉管回填均為海上施工,大橋建設者須克服外海環境惡劣、風險挑戰高、組織難度大及建設周期長等一系列難題。
大橋海底沉管隧道由33節預製沉管以及長約12米、重達6,500噸的「最終接頭」拼接而成,而33節沉管每個標準管節長180米,最大排水量達8萬噸。大橋隧道兩端各由一個人工島與橋面相連,全長約6.7公里,最深處位於48米深的海底。該海底隧道是迄今為止世界最長、埋入海底最深(最深處近50米)、單個沉管體量最大沉管隧道。
攻克多項難題 創造世界紀錄
從安裝首節沉管到「最終接頭」的4年間,大橋建設者相繼攻克了深水深槽、大徑流、強回淤等世界級難題,並創下「一年十管」中國速度、「半個月內連續安裝兩節沉管」、「最終接頭毫米級偏差」等一系列世界紀錄,創造了外海沉管隧道滴水不漏的建設奇跡。而在長達4年的海底沉管隧道回填施工中,也創造了33節沉管及「最終接頭」回填總量超過360萬立方米的世界紀錄,相當於3.6萬節火車的運輸總量,回填精度均滿足設計要求。
港珠澳大橋管理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長約6.7公里的海底隧道將於7月7日舉行貫通儀式。該隧道是一條雙向6車道、設計時速100公里、設計使用壽命為120年的「巨無霸」,具備防撞、防錨、防火、防水、防爆等功能。下一步,大橋建設者將加快海上東西人工島和隧道裝修工程的建設,力爭今年底整座大橋具備全線通車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