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海巖 北京報道)內地防控金融風險不放鬆,中國人民銀行在最新發佈《中國金融穩定報告》中則詳細分析當前金融業各類風險,包括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可能被低估、表外業務存風險隱患等。昨天發表的央行2016年年報強調,今年把防範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快推動資產管理產品、實業企業投資金融業及金融控股公司有關監管規則出台,在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金融改革的同時,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央行在周二發表的金融穩定報告中指出,2016年中國銀行業資產質量下行壓力趨緩,資本充足率略有下降。截至2016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不良貸款餘額2.19萬億元(人民幣,下同)。
其中,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1.51萬億元,已連續21個季度反彈。銀行業關注類貸款餘額5.28萬億元,銀行業逾期貸款 3.24萬億元,均持續上升。而衡量潛在不良的指標--逾期90天以上貸款餘額與不良貸款餘額比值達到102.6%,比上年末上升7.97個百分點。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176.4%,比上年末下降4.85個百分點。
批評表外業務管理薄弱
同時,個人不良貸款餘額也有所上升,截至2016年末,個人不良貸款餘額5,728.2億元,比年初增加618億元。
此外,截至2016年末,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13.28%,同比下降0.17個百分點,資本補充壓力有所加大。
另外,銀行業的表外業務繼續增長,截至2016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表外業務餘額為253.52萬億元,其表外資產規模相當於銀行業表內總資產規模109.16%,比上年末提高12.04個百分點。報告稱,商業銀行表外業務管理仍然較為薄弱,表內外風險可能出現交叉傳染。
規範金融市場創新發展
央行年報提及,將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重要的位置,重點關注銀行業資產質量、流動性、同業業務、銀行理財和表外業務等領域的風險,密切跟蹤交叉性金融風險、房地產市場風險、地方政府融資平颱風險、互聯網金融風險和非法集資風險;防範民間金融和境外金融風險的衝擊,重視海外合規風險管理。
對於防控金融風險,央行在年報中提出多項措施。央行表示,將進一步完善宏觀審慎政策框架,探索將更多金融活動和金融市場納入宏觀審慎管理;進一步規範金融市場創新發展,加快推動資產管理產品、實業企業投資金融業及金融控股公司有關監管規則出台;完善存款保險風險識別和處置功能,推動建立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健全金融風險特別是跨行業、跨市場風險的監測、評估、預警和處置體制機制建設。
另外,在金融改革方面,央行在年報稱,2017年,中國人民銀行將繼續着力培育和健全市場化利率形成、調控和傳導機制,完善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擴大雙邊貿易投資本幣結算和推進雙邊本幣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