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輝 香港資深出版人
A:要把握機遇,唔係就「蘇州過後冇艇搭」!
B:習主席早前先提過,「執人口水尾1」都執得幾快噃!
【A:要把握機遇,不然「蘇州過後無艇搭」!
B:習主席早前才提過,拾人牙慧也拾得頗快哩!】
A:有道理就唔怕執啦!不過,最緊要係要做得好好睇睇,唔好剩番筆「蘇州屎」就得嘞!
B:之不過點解係「蘇州」而唔係「杭州」,又唔係「揚州」、「廣州」、「福州」、「蘭州」......
【A:有道理就不怕拾啦!不過,最為緊要的是要做得像樣兒,不要留下一坨「蘇州屎」就行了!
B:只不過為何是「蘇州」而不是「杭州」,又不是「揚州」、「廣州」、「福州」、「蘭州」......】
國家主席習近平於香港回歸祖國20周年的新一屆特區政府就職禮上引用了一個廣東諺語以提醒香港須抓住國家高速發展的機遇:
蘇州過後無艇搭
表面的意思是過了「蘇州」就沒有船乘了。比喻機會難逢,來時得好好掌握。此與以下一個廣東俗語義近:
咪走雞2(勿走失機會)
近年,國家領導人在公開場合上引用成語及諺語以傳達信息屢見不鮮,但用上廣東諺語則屬首度。對香港人來說,這個不經意的舉動卻具有一個頗特殊的意義--無比尊重大多數港人沿用已久的粵語。無可否認,如出訪某地的領導人在言談間引用到當地的典故、諺語之類,實有助拉近與對方的距離,且較易將信息或理念有效傳達。其實,習主席可毋須引用這句廣東諺語,因近義的中外諺語也不少:
機不可失,時不再來
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店」指旅店)
【相對西諺:Opportunity seldom knocks (our door) twice.(機會叩門,鮮來兩次)】
習主席此話一出,全球華人社區及媒體紛紛對這句廣東諺語關注起來。至於由來,人們多按與如下大同小異的言論以作解說的依歸:
有傳這句諺語中的艇不是指載人的艇,而是指「花艇」--艇上有歌女賣唱,也有妓女陪客。換句話說,賓客到來可謂極盡風花雪月、尋歡作樂的興致。於是乎有識途老馬以「蘇州過後無艇搭」來提醒那些到了「蘇州」的同道中人,過了「蘇州」就沒有這個「尋樂」模式了。也有傳這句諺語是舊時對北行旅人的一點忠告--過了「蘇州」之後,河道減少,要走就得改走較迂迴的陸路。
筆者不認同上面言論,在未作出駁斥之前,大家先來看一個也與「蘇州」有關的俗語:
留低一筆「蘇州屎」
(留下一筆「糊塗賬」/留下一個「爛攤子」)
【英譯參考:Someone just turns his back and walk away, leaving a "legacy(遺產)" for others.】
「糊塗賬」、「爛攤子」均比喻情況紊亂,難以收拾整頓。通常此種情況的出現是有人不負責任,繼而須由人家代其收拾殘局。說到「蘇州屎」的由來,有指與「江南美女多3」有關:
到了「蘇州」這個昔日的煙花之地,有人遇上心儀女子,在連番交往下情愫互生,一夕風流豈料換來女方珠胎暗結。奈何「神女有心,襄王有『家』」,大部分「尋芳客」最終逃之夭夭,就此遺下一筆蓄意不償的「孽債」。有人就叫由這些「『蘇州』情『史』」留下來的「手尾4(責任)」做「蘇州屎」。
兩句同以「蘇州」為據點,可「蘇州」並非主角,所列解說充其量是「故事」,作為由來並不成立;也別以為故事的情節絲絲入扣,其實是經筆者美化的效果。筆者在此專欄也曾多番點出,粵語俗諺的生成多與「諧音化」有關,而這也是俗諺最普遍的「破解」手法。其實,「蘇州」只是指數個星期的「數周」的諧音而已。以「數周」代換「蘇州」,什麼狀況,一目了然:
「數周」過後冇艇搭;「數周」屎
前句意思變成:數星期過後沒船可乘-船家們一般以「數周」為一期來制定船期,那「數周」過後,亦即船期已過,人們便要待下期了。後句意思變成:數星期前某人拉下的一坨屎-大家應不難想像一堆有待清理的糞便留在某處「數周」的噁心景況。由此看出,兩個同以「蘇州」為主角的處境在代換後均與原意吻合。上述那些既穿鑿又誤導的解說深入民心,大抵是歷來的電影和電視劇均把「江南」塑造成一個「尋花問柳」的上佳地點,且對「乾隆皇下江南」的風流韻事繪聲繪影罷了。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當大家看到筆者近期獲《文匯報》惠賜偌大空間以傳揚粵語文化的時候,又當全世界看到「國家最高領導人」在勉勵港人時引用了廣東諺語的時候,那個在多人心目中的「封殺粵語」傳言甚或政策的可信性有多高,不言而喻。所謂「封殺」,筆者一直的理解是有人「捉錯用神5」而已。對粵語的前途問題,筆者只有四個字:
自強不滅
換言之,惟有好好保育、精準傳承,粵語這個美麗方言方可薪火相傳,否則:
不封自滅,與人無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執人口水尾」中的「尾」的白讀是「尾5-1」。
2 「咪走雞」指「『勿走』失『機』會」,「咪 走雞」就是「勿走機」的諧音。
3 「江南」指「蘇州」和「杭州」一帶。
4 「手尾」,粵方言,由「首尾」一詞演變過 來。
5 「捉錯用神」指以為是上頭的意思或執着一些 個別現象而對某事情作出了錯誤的定論。
【專欄簡體版】https://leoleung2016.wordpres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