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實習記者 林浩賢)成績單滿是「星星」的文憑試狀元固然值得歡呼慶賀,但有「特殊考生」縱然沒有考獲任何分數,卻也同樣值得掌聲鼓勵。就讀香港紅十字會甘迺迪中心的蔡宇航,出生3個月後,已證實脊髓神經細胞萎縮,需依賴呼吸機維生,故一直住在醫院。今年24歲的他,為文憑試備戰5年,報考了3科,是本港首位使用呼吸機兼能完成考試的文憑試考生,憑意志突破身體限制,絕對是一項人生成就兼奇蹟。
宇航以往須全日依賴呼吸機,但他憑着意志,漸漸適應過來,9歲時已可堅持到晚上才使用呼吸機。不過,從小就患重病的他,早有自殺念頭,幸得朋友和學校鼓勵,他終於調整好心態,迎接人生不同挑戰,包括競爭激烈的文憑試。
拒絕口述 堅持手書
準備文憑試的過程艱苦,宇航每日要抽痰1至2次,定時使用胃造口「吊奶」進食4次,每日早起由復康巴士接送上學,因此每日只能溫習約2小時,有時又因為接送時間延誤而錯失課堂重點,需要補課。
另一方面,他手部及肩部肌肉無力,寫字緩慢,但他拒絕以「口述筆錄」方式應考,堅持由自己親手完成考卷。他在公開試中獲加時45%,當中數學卷一獲加時30%,過程中他最擔心要抽痰,怕影響表現。
每日陪伴宇航往返學校與醫院的教學助理陳郁鈞指,文憑試在8時半開考,宇航需要很早起床預備。他在宇航備試和應考期間幾乎全程陪伴,「考試時他寫得太急跌筆了,我都趕着幫他撿回來。」當宇航下課後對溫習內容有疑問,陳就會成為他的「小老師」。
今次宇航報考了中、數、通識,他的通識科老師區和明笑言,宇航很喜歡時事,常常主動表達意見;此外,很多學生在中五時已開始預備通識科獨立專題探究,但宇航於中六才趕工,用了近3個月已完工,他特別欣賞宇航的執着。
近日參加過畢業禮的宇航,昨日終通過文憑試的挑戰,接下來就要離開生活了24年的醫院和入讀了13年的學校。他正輪候公屋,盼能「上樓」開展新生活,冀將來可做義工或找到工作,增加和社會的接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