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姜嘉軒)今屆文憑試中也有不少基層考生奪得佳績,他們的勵志故事讓人鼓舞。有來自第三組別中學、家住劏房的新來港學生,為克服英文難關,自發每日背誦逾30個單字,至今累積數千詞彙,她如今終獲回報,順利考獲英文3級並取得6科26分,有望入讀大學理科學系,以實現其研究夢想。另有家住公屋的學生,於中五時遇上恩師,他透過不斷鬥嘴「拋書包」的過程,練就一身中史知識,終在本屆文憑試考獲中史5**及6科26分佳績,向着成為中史老師的目標進發。
中三來港 將勤補拙
紡織學會美國商會胡漢輝中學的新來港學生王紓婷,跟母親及弟弟居住在100多方呎的劏房,其母是香港人,於一所美式快餐店兼職,父親則於內地從事地產工作。
中三時來港的她,初時廣東話欠佳,英文更不時「肥佬」,遂立心加操。她每日用智能手機軟件學習英文生字,至今已累積數千字詞,亦會收看英文電視新聞,提高聆聽能力,最終英文考獲3級,加上中文及通識獲5*等總成績有26分。
雖然家住劏房,但紓婷對家境感到滿足,為替家人慳錢,她不參加私人補習,靠自己努力考獲佳績。她期望可考入中大理學院,日後從事生物研究。
堅決追尋 圓藥劑夢
同校另一新來港的基層學生郭小威,去年已在文憑試考獲6科29分並獲港大理學院取錄,惟他堅決追尋「藥劑夢」。「因小時候體弱多病,幸得合適藥物治療才能痊癒」。決心成為藥劑師的他毅然決定重讀,利用1年時間加強語文能力,今屆中文由3級跳升至5**,6科共獲33分佳績達到入讀藥劑系的要求,有望圓夢。
激辯中史 立志育才
家住公屋的廠商會中學考生陳沛滔,則自小對歷史感興趣惟不熱衷學習,直至中五時遇上校內1名圖書館助理而改變,「對方經常跟我討論歷史問題,『北洋海軍為何失敗』、『袁世凱是否漢奸』」,每次激辯都啟發他以多角度思考,漸漸萌生成為中史老師的念頭,希望可憑自己一雙手,教出下一代的社會棟樑。發奮的他中史最終考獲5**最高成績,而中文及通識亦獲5*,打算選報多所大學歷史系。
他認為,中史科不但有助培養學生的思辯能力,更可培養學生對國家的認同及責任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