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練習銷情升30% 其他書商生意最勁跌五成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楊佩韻)一連7天的香港書展昨日閉幕,貿發局「埋單計數」後表示,7天書展共吸引近100萬人次入場,人均消費812元,較去年的逾100萬人次及人均消費900元為少。有中小型書商認為,今年營運情況惡劣,不少參展商首日便劈價,加上熱帶風暴「洛克」襲港及書展宣傳支援不足等因素,令生意大跌30%至50%,並指實體書及年輕作家經營困難,期望書展作大規模改革。不過,學生補充練習書籍銷情不跌反升,有書商稱小學練習系列銷情按年升30%,書展期間共售出逾萬本書,家長均花近千元購買習作,毫不留手。
2017書展昨晚7時正式閉幕,不少市民作最後衝刺,有參展商趁機減價促銷,如購書後加1元可換購1本書,期望追回周日「洛克」襲港的損失。
中小書商:28年來最困難
不少書商均指今年生意不太理想。香港中小企書刊業商會會長黎文卓表示,今年書商、出版社及年輕作者的營運情況惡劣,生意大跌30%至50%,加上租金按年上升3%至5%。
他批評書展每個舖位價錢相同,對位置偏遠的參展商不公,形容是28年來最困難的一年,建議貿發局分區收費,並向第一次參展的中小企出版社提供優惠。他並期望貿發局設立新人推介特區,鼓勵更多年輕人出書,推動本地文化。
出版社:大眾消費謹慎
CUP出版社負責人陶培康表示,今年書展人流較去年為少,生意按年下跌50%,除了天氣不穩定影響外,網絡普及令大眾對實體書的渴求降低,他們走進書展主要為找「平貨」,消費較為謹慎,對中小型書商影響尤其大。
榆林書店負責人徐小姐表示,今年書展人流未如理想,首兩天生意按年下跌逾20%,及後「洛克」殺到,料整個展期生意按年下跌15%。
她認為,消費者期望能以最平最抵的價錢買到書,但租金按年增長及要減價促銷,生意難做。
展商:冀增援年輕作家
里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國華表示,以往書展在周五至周日人流較多,但今年則周一晚上較多,相信是大眾知道打風後書商要追回生意減價,特意到場「執平貨」。
商務企業傳訊部副經理梁麗嫻表示,今年生意按年下跌4%至5%,看到港人選書的時間拉長,消費時亦較為謹慎,但發現今年科學、哲學百科書熱賣,相信與近期大熱的STEM課程有關。
中華書局助理總編輯黎耀強表示,今年生意按年下跌5%至10%,主要受人流減少影響,人均消費約500元至600元,大多是購買本土文化及歷史書籍。
他認為,隨着網絡普及,對工具或資料為主的實體書影響較大,但相信只要書籍有主題及配合網上平台宣傳,也會有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