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討台海形勢 批民進黨破壞政治互信
香港文匯報訊 據中新社報道,正在太原舉行的第二十六屆海峽兩岸關係學術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學者就當前台海形勢、蔡英文的執政情況等話題展開研討,指民進黨的再次上台使兩岸政治互信遭到嚴重傷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受到嚴重挑戰,多位學者建議大陸方面採取積極政策,繼續加強兩岸民間與基層交流。
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指出,自去年「5.20」以來,兩岸關係發生重大倒退變化,其原因就是民進黨政府拒不承認體現一個中國原則的「九二共識」,兩岸關係的政治定位不明,且島內行政舉措持續向「台獨」飄移。
蔡民調大降 「柔性台獨」危害大
台灣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榮譽教授趙春山認為,民進黨執政一年多來,內外交困,蔡英文個人民調亦大幅下降,但「很難想像她會對其大陸政策作出調整」。趙春山指出,美國的兩岸政策對兩岸關係的變化起到「推波助瀾」的作用,台灣處在大陸與美國之間,如因錯估而形成誤判,最後恐會落至「人為刀俎,我為魚肉」的下場。
與會專家學者分析,蔡英文上台後的執政策略,着重推動「柔性台獨」、實施「去中國化」,如頒佈「12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掀起新一輪的「台獨」教育等,有可能將台灣下一代灌輸成「天然獨」「心靈獨」,給兩岸關係帶來重大危害。
面對當前兩岸僵局,不少專家學者建議大陸採取積極政策。軍事科學院台海軍事研究中心副主任趙立昌認為,在某種狀況下,兩岸之間保持適度的軍事張力,反而有利於和平發展,如日前美國軍艦高調跟蹤遼寧艦,促使大陸思考如何更好地維持台海和平。他建議,要加強反「獨」促統工作,做好爭取台灣民心。
倡積極政策 仍抱樂觀態度
台灣政治大學兩岸政經研究中心主任魏艾表示,雖然目前兩岸關係形勢嚴峻,但他在悲觀中仍然抱有樂觀。從2008年以來,兩岸已開始進行經濟、社會等多方面的融合,尤其是民間的交流、融合已建立深厚的基礎,這些都不容抹去。他還指出,大陸的崛起已引起全世界矚目,相信台灣的青年人也看到並追求發展的機會。
台灣大學國發所博士陳逸品表示,兩岸需要積累互信,並要以時間等待大陸、美國和台灣三邊結構的改變。他指出,解決台灣問題不能急躁,要靠大陸自身的進步。他亦建議兩岸加強智庫交流,增進彼此對於決策的了解,降低誤判。
此外,多位專家學者還就增強台灣青年人的身份認同、加強兩岸少數民族交流等提出意見建議,冀推動兩岸關係發展,實現兩岸的心靈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