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特稿】國際地位提升 人幣底氣十足

2017-08-15
■經過「五連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距離重回6.65區間僅一步之遙。圖為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清點貨幣。 資料圖片■經過「五連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距離重回6.65區間僅一步之遙。圖為山西太原,銀行工作人員清點貨幣。 資料圖片

經過「五連漲」,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距離重回6.65區間僅一步之遙。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昨日公佈的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較前一交易日上調41個基點,報6.6601,創下自2016年9月22日以來的新高。

人民幣中間價這一波「五連漲」累計上調627個基點,而進入8月份以來,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已從6.7一線調升至目前接近6.65區間。值得注意的是,在8月份的外匯市場上,在岸人民幣一度漲破6.65,最高值達6.6459。

據統計,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今年來累計升值幅度逾3%,其中間價近期連續刷新10個月來新高。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高級研究員、國家外匯管理局國際收支司原司長管濤表示,從國內看,中國經濟企穩、貨幣政策轉向、金融監管加強等一系列因素有助於穩定市場對人民幣的信心;從外部看,美元指數出現回調,在改善市場情緒的同時也緩解了中國資本流出壓力。同時,外匯儲備豐盈,亦為穩定人民幣匯率輸送了「彈藥」。

外匯儲備連漲 回應外界擔憂

此前一段時間,與貨幣匯率密切相關的外匯儲備連續「縮水」,令外界對中國貨幣當局穩定匯率的能力產生擔憂。但緊接着一波「六連漲」,讓中國外匯儲備穩穩站住3萬億美元大關。截至今年7月末,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達30,807億美元,穩居世界第一。

「外匯儲備變化的根本原因是資本流動形勢得到了極大改善。」管濤分析說,一季度中國資本流出統計數據同比、環比均出現大幅回落,同時無論從傳統視角還是IMF(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新標準看,中國外匯儲備都非常充裕,遠超許多傳統指標下限,能夠為應對資本流出提供緩衝。

國際地位提升,則是人民幣未來繼續堅挺的底氣。

中國作為驅動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其貨幣越來越具有「國際範兒」。今年6月,歐洲央行宣佈將價值5億歐元的外匯儲備從美元轉換成人民幣。據統計,全球已有50多個境外央行和貨幣當局在中國境內持有人民幣金融資產,並納入其外匯儲備。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表示,以加入IMF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為標誌,作為發展中國家貨幣的人民幣愈加得到國際社會認可,這也為其貨幣形象和信譽帶來積極影響。 ■中新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