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後」執導《二十二》 三萬民眾籌百萬支持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新華視點及央廣網報道,昨日是世界「慰安婦」紀念日。1980年出生的內地導演郭柯執導的《二十二》正式在內地公映,這是內地首部獲得公映許可證的「慰安婦」題材紀錄片。就在紀錄片《二十二》上映的前兩天,片中女主角之一的黃有良老人去世了。2014年,這部紀錄片開拍時共有22名女主角,平均年齡超過90歲,如今到了上映的時候,22個名字裡14個都加上了黑框(意為去世)。郭柯說,他很心痛。他在做一件與時間賽跑的事。
《二十二》講述的是日軍「慰安婦」制度受害倖存老人們的故事。郭柯帶領攝製組歷時4年,橫跨內地5個省29個地區拍攝而成。
郭柯曾在2012拍攝另一部慰安婦題材紀錄片《三十二》,當時全國公開身份的倖存「慰安婦」老人僅有32位,影片的名字就代表着倖存者的數字。而隨着時間的流逝,到2014年,又有10位相繼離世,這部《二十二》亦是記錄了2014年在中國內地公開身份的22位「慰安婦」老人。截至2017年7月,中國內地登記在冊的「慰安婦」倖存者僅剩14位。
郭柯說,2012年,他在偶然間了解到「慰安婦」倖存者韋紹蘭老人的故事。他被韋紹蘭傳奇般的人生和她頑強的精神所感動,於是將她的故事拍成了紀錄短片《三十二》。2013年底,《三十二》陸續在國內外電影節中展映,獲得不少好評。
與時間賽跑 2個月完成記錄
郭柯因此片獲得很多鼓勵。他認為自己的任務遠遠沒有完成。從2014年起,他又走訪內地「慰安婦」倖存老人,卻發現,在短短一年多的時間裡,曾經倖存的32位老人,只剩下了二十多位。2014年的1月1日,郭柯開始走訪當時倖存的22位老人,5月份,電影正式拍攝,2個月之內就把全國的這些老人都記錄完成。
2015年10月,《二十二》拿到公映許可證,但由於缺乏發行資金,只能在電影節和部分院線點映。而此時,韓國電影《鬼鄉》上映給了郭柯啟發。這部韓國電影用眾籌方式拍攝、上映,此後在韓國蟬聯半個多月的單日票房冠軍。
《二十二》最終通過32,099人次眾籌到了100萬元,除去電影後期製作費用20萬元後,剩餘的80萬元就成為這部電影宣傳活動所有的資金來源。這三萬餘人的姓名,匯成了一張長長的名單,出現在紀錄片的片尾。
「這不是一部販賣磨難和眼淚的電影。」郭柯說,他也曾糾結了很久--要不要去刻意地設計情節,讓電影更加跌宕?「熟悉之後,她就是普通的老人,會把你當作她們自己家的孩子。而你把這些老人當作親人去看待,你的拍攝就有了分寸。」郭柯說。
「80後」郭導:「給我靈魂洗禮」
郭柯說,他只是在展現這些曾經受過傷害的女性晚年是什麼生活,而不是去挖掘老人心裡埋藏的秘密。他表示,自己沒有用很功利的心去面對她們,而是以尊重的方式去對待。在一檔節目中,郭柯這樣描述自己的作品:我試圖去問過老人曾經的這些,不管她說還是不說都掀起了她心中的這些記憶,那我就花更長的時間去彌補,將來每年去看她、去陪伴一下,讓她們知道曾經拍她們的這群年輕人還記得她們,我覺得就夠了。
《二十二》公映了。郭柯說,這裡不應該畫句號,而是省略號。
郭柯說,拍「慰安婦」倖存老人,對他本身影響很大。最近幾年,跟這些老人接觸,他發現她們身上有很強的生命力。「她們非常純粹,她們所發揮的價值,能讓我們聯想到生命中最珍貴的東西。這給我靈魂洗禮,讓我受益終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