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歲踏擂台追夢 歷盡艱辛不後悔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正謙)在香港賣座電影《激戰》中,主角張家輝有一句經典對白「怯,你就會輸一世」,但在香港投身拳擊運動,即使你不「怯」,燃盡時間青春亦未必可以成為另一個曹星如。即使背負如斯風險,但仍有「傻瓜」們願意一頭栽進職業拳壇的大門,誓要將香港拳擊的「神奇」故事延續下去。
曹星如將於10月主場挑戰前世界冠軍河野公平,勢成為全城焦點,同場出戰的尚有他的兩位師弟師妹潘啟情及林海明(Sandy)。
一張宣傳海報改變命運
24歲的林海明是本地寥寥可數的職業女子拳手,從外表而言萬萬想不到這位弱質纖纖的女生竟已練習拳擊有8年之久,沒有從小立志要稱霸擂台之類的偉大故事,林海明投身拳擊運動只是源於康文署一張宣傳海報:「我自小已喜歡運動,但從沒想過要當運動員,16歲時只是看到康文署拳擊班的海報,覺得沒有其他女生會參加,很特別很『型』,所以就去試試看。」
糊里糊塗地戴上拳套,林海明坦言自己從沒被看好:「我身形很瘦,教練都說我沒天分。」想不到這位被評為「姐手姐腳」的小女生卻成為香港代表,林海明笑言自己非常幸運:「在香港打拳擊的女生很少,基本上只有我在堅持,所以就選了我出賽。」
自費赴台灣 寧波訓練
面對實力高上數籌的台灣拳手,林海明在比賽中被打得落花流水,但卻因此和對手成為好友,對方更邀請她到台灣一起集訓,剛完成公開試放假的林海明表示決定到台灣是她拳擊生涯的第一個轉捩點:「訓練很辛苦但很開心,被一起訓練拳手的熱血所感染,感覺人生中第一次聽到夢想這回事。」
奈何香港根本沒有可以讓她追夢的基礎,「想當女子職業拳手」在旁人眼中更似是逃避現實的藉口,沒教練、沒場地、沒支援的林海明只能以自己方式繼續堅持。從沒向家人要求財務援助的她同時要兼顧學業及拳擊,更利用自己兼職賺來的金錢自費到外地訓練:「那時我『盲樁樁』,自費去了泰國學拳一個月,錢用光了就回來香港。之後有人跟我說學拳擊應該去菲律賓,我在網上搜尋資料時意外發現有三位代表國家出戰奧運的女拳手均是來自寧波,我抱着姑且一試的心態打電話去試試,結果對手很爽快就答應讓我去隨隊訓練,順利得令我以為是電話騙案,哈哈!」
在內地,林海明過着軍訓般的艱苦日子,不過同時她亦見識到要訓練出好拳手,背後需要大量設施及團隊支援。為了自己的拳擊夢,已升上大學的她當時更決定休學半年,即使後來回港,林海明亦珠海香港兩邊走,一邊繼續拳擊訓練一邊上學。
媽媽默默支持最懂愛女心
看到愛女如此奔波勞碌,家人擔心之情可想而知。但林海明表示母親從沒反對過自己追求夢想:「媽媽很矛盾,她不了解這個運動,但知道我為拳擊付出了很多,知道我開心過亦傷心過。事實上我當初接觸拳擊時一直瞞着家人,直到三年後才被發現,我亦曾邀請過媽媽來看我打館內賽,不過比賽後卻發現她躲了進洗手間不敢看。」
林海明的堅持令她得到了10月在主場8千名觀眾面前比賽的機會,可惜母親已因病離開人世,成為Sandy心中無法彌補的遺憾。
付出無數的金錢與青春,林海明的努力終於得到回報,她對拳擊的熱愛與曹星如經理人劉志遠一拍即合,後者邀請她加盟Def Boxing成為旗下拳手,提供金錢及訓練上的支持,苦盡甘來林海明現在終於可以成為真正職業拳手。不過她從沒後悔以前所走過的冤枉路:「自從我開始愛上拳擊之後,我對其他任何東西都沒有興趣,以前我感覺這條路上我很孤獨,現在我有一個團隊和我並肩作戰,我知道自己沒有選擇錯。」
10月主場作戰享受拳擊
找到好「歸宿」不代表林海明的拳擊之路會比較輕鬆,大病初癒的她需要接受更有系統更嚴格的訓練,但多年來漂泊的拳擊生涯令林海明更珍惜現在,亦更能體驗拳擊所帶來的樂趣:「職業賽我只打過兩場,一勝一負,以前我將結果看到太重,現在我最希望的是在擂台上發揮應有水平,好好去享受拳擊。」
心態愈趨成熟,不過初衷卻未曾變改,林海明笑稱自己的終極目標是挑戰更多「不可能」:「我決定成為職業拳手時,就希望有一天能夠成為世界冠軍,到現在這仍然是我的夢想,我相信只要你肯努力,擂台上沒有什麼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