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特首積極與院校商討 可協調經費用地分配事宜
隨着大學積極開展全人教育,更注重讓年輕人於宿舍生活交流,加上推動國際化下非本地生人數增加,令宿位短缺問題愈來愈嚴重。在2016/17學年,八大宿位短缺數字已逾萬個,較2012/13學年激增七成。浸會大學校長錢大康透露,新一屆特區政府上場後,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已與八大校長開展商討,積極研究設立「宿舍基金」,以協調當中經費、用地及宿位分配事宜,期望幫助解決大學宿位長期不足的問題。 ■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根據現行大學宿舍政策,八大公帑資助學生宿位需求主要以四大準則計算,包括本科生「四年一宿」、所有研究式研究生、非本地學生,及每天交通時間超過4小時的本科生都應獲編配宿位。此外,嶺南大學及教育大學,則因其博雅教育及師訓教育特性,在校園建設時已預算較多宿位。
由於大學宿舍規劃需要視乎相關土地和資源情況,致宿位供應長期追不上需求,而有關宿位短缺問題近年更急速惡化。
2016/17學年短缺破萬
香港文匯報記者翻查立法會文件發現,依上述準則八大的宿位需求由2012/13學年約3.5萬個,增至2016/17學年逾3.9萬個,惟需求增加供應卻仍然有限,令八大宿位短缺由2012/13學年的5,994個,激增七成至2016/17學年的10,203個!其中以城市大學及香港大學短缺最多,而浸大亦尚欠1,158個宿位。(見表)
推動國際化不可或缺
錢大康近日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近年浸大及其他大學的宿位短缺問題嚴峻,而在推動國際化的大方向下,宿位更是不可或缺,「但當本地學生的宿位都不足夠時,我們想要提供宿位給研究生及海外生,學生及家長當然會不高興,所以要想辦法解決。」
有見及此,八大校長早前與林鄭月娥就設立大學宿舍基金商討,錢大康解釋說,「不是按院校的個別建築項目去做的,而是一個中央的基金,當院校需要錢時,就去基金申請」,以紓緩大學宿位不足,至於每間院校可獲派的宿位及用地都由政府拍板決定。
而據現行的宿舍政策,政府會以公帑資助學生宿位數目,撥款資助最多75%的建築費用,其餘則由大學自行承擔,不同項目均需要與政府相關部門協調,並編排交立法會審議。
錢大康指出,八大校長與政府商討「宿舍基金」的進展可謂如火如荼,但難以預計能否成事 ,因當中涉及建築人手是否足夠、立法會撥款等問題。另外他提到,浸大早前已獲批部分前專教院李惠利分校北面用地,當中計劃興建逾1,700個宿位,以及用作教學空間,目前項目正排隊爭取立法會撥款。
教育局發言人回應香港文匯報查詢時,未有直接評論「宿舍基金」的計劃,但引述了行政長官7月在立法會出席行政長官答問會時,已提出會研究增加教資會資助界別在興建學生宿舍方面的資助;發言人指當局正跟進研究該建議,若有進一步消息,會適時公佈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