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回溯小野梓的思想和影響

2017-09-25
■小野梓參與創立的早稻田大學■小野梓參與創立的早稻田大學

找尋那些對中國歷史、中日關係產生了重大影響的人,則小野梓(Azusa Ono)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人。他是日本明治時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法學家、社會活動家。在他短短三十四年的人生中,包括「三國連帶」在內的諸多政治思想對後來的歷史產生了深遠影響。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五周年的背景下,回溯小野梓的學術與人生旅程,就是為了找尋到一衣帶水的中日兩國世代友好、和平進步的美好淵源。■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徐全 資料圖片

日本明治時期是一個風起雲湧的大時代。為了應對世界近代化、工業化和全球資本主義化的現實,日本也走上了改革的道路。眾多學術思想和流派共存於那時的日本社會中。不少中國人都知道福澤諭吉、知道「脫亞論」,但卻對倡導中、日、韓組成「三國連帶」(意為「三國聯盟」)的小野梓知之甚少。

年輕有為 以知識抗強權

小野梓1852年出生在日本南部的土佐國幡多郡,自小學習漢學典籍,初時成績並不優異,後來通過努力逐漸變得拔萃傑出。小野梓的父親對小野梓的人生發展有非常巨大的影響。在小野梓十六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彌留之際,他的父親留給了小野梓三條囑託:盡力實踐自己的理想;不要死讀書;報效國家。小野梓遵循了父親的遺願,為了擺脫藩閥政治對人的束縛,他主動請求成為自己叔叔的養子,成為獨立自主的平民,從而失去士族身份也在所不惜。1870年,小野梓來到了中國上海,目睹了西方列強介入之下的中國時局,也看到了上海租借地政治的運作。有感而發地他寫下了《救民論》,在文中倡導尊重各民族的主權,為了實現世界和平需要成立大聯合的政府。可以說,這樣的思想出自一個年輕人筆下,特別值得讚賞。

1873年,小野梓獲得了日本的官費資助前往歐美地區留學。這對小野梓後來的學術思想特別是法學思想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在英國期間,小野梓深入觀察了英國君主立憲政治下的國會運作和選舉模式,由此希望日本也能夠像英國那樣成為一個立憲民主國家。回國之後,他將在歐美遊學的所見所聞著述為《國憲論綱》,系統化其憲法學思想。

回到日本的小野梓,面對的是明治維新時期,日本國內有關未來國體的爭論風潮。主張建立立憲民主政治的自由派發起了聲勢浩大的自由民權運動,與專權的明治政府進行對抗。如果從制度變革的角度來看,自由民權運動本身也是日本明治維新的一部分。只不過,這一改革的發動者在民間而非官方。深受英國民主制思想熏陶、身為公職人員的小野梓與後來成為首相的大隈重信一道,也參與了這一運動。他成立了啟蒙大眾的團體「共存同眾」,向民眾宣講民主思想。但在1881年,日本政府開除了主張立即建立民主政治的大隈重信一派,史稱「明治政變」。小野梓以辭職表達抗議。當時的政府對小野梓有諸多刁難和監控,但信仰「知識救國」的小野梓仍不放棄,在1882年協助大隈重信建立了東京專門學校,也就是今日著名的早稻田大學。1883年,小野梓為了弘揚「良書普及」的理念,用知識啟蒙日本民眾,宣告成立東洋館書店,也就是今日著名的富山房前身。1886年,小野梓因為肺疾去世,結束了他用文化、啟蒙、知識去「開我邦人智慧、以圖政治之改良前進」的一生。而他短暫的一生,也是知識人以文化作為武器力抗強權的一生。

倡導君民分權的立憲體制

日本明治時期有關未來國體的爭論、對藩閥政治的厭惡以及知識階層對民主自由的渴望,帶動了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自由民權運動的風潮。在當時的日本,各種思想和學說都在爭論國體的建設和確立。這其中,既有主張學習法國的國民主權流派,也有主張學習德國的君王主權派,還有主張學習英國的君民分權派。小野梓基於自己留學英國時形成的思想,認為日本應當走英國的道路,建立起一個君民共治、君主統御而不親為的政府。這在當時的日本,其實已經是非常具有突破性的思想。後來的歷史發展表明,日本並沒有走上小野梓倡導的道路,而是走向了君權神授、天皇主權的極端情形。1935年,關於「天皇究竟是一個國家機關還是國家主權擁有者」,日本社會掀起了激烈爭論,事件從學術討論上升到政治層面。最終,倡導「天皇機關說」的日本法學家美濃部達吉辭去了貴族院議員職務。此後,日本軍人集團也利用「天皇主權」的思想,宣揚軍國主義,為戰爭埋下了思想層面的伏筆。這絕對是小野梓最為厭惡的情狀。而日本真正建立起他所倡導的英式政治,也是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了。

作為一個年輕的思想家、法學家,小野梓特別重視對一般國民健全人格的培養。從這一立場出發,他認為憲法乃是限制國家權力的文件;國家的職責乃是保衛人民的幸福和安全。關於國會體制,小野梓反對國會兩院制,而應該奉行一院制,選拔品行優良的人成為民眾的代議士。特別值得關注的一點是:小野梓倡導政黨政治和責任內閣。這可以說是明治時代自由民權運動的一大理想。但是,日本在明治和大正時期終究沒有建立起真正的政黨政治。明治維新元老黑田清隆甚至在後來還倡導所謂的「超然主義大號令」,主張內閣要超越政黨。因此,明治時期的日本政府,事實上成為了一種備受後人爭議的元老內閣。這一做法的負面影響是:雖然日本後來一度建立了政黨內閣,但是由於明治時代的維新元老已經過世,社會對政府的尊重程度伴隨醜聞、腐敗以及經濟危機的出現而不斷下降,這最終導致政府失去了民眾的信任,政黨內閣被軍人勢力所挑戰並最終被軍人集團完全替代。

可以說,如果明治時代的日本乃是沿住小野梓所倡導的路線繼續前行,歷史的發展也許不會像後來那樣慘烈;日本也不會陷入到戰爭中。

被忽略的「三國連帶」

中國、日本、朝鮮半島同處東亞,也共同面對19世紀的近代化、國際化和資本市場全球化的壓力。晚清中國在19世紀與列強的一次次戰爭中敗下陣來,失去國土和國權,令小野梓也憂慮起整個東亞的命運。1881年,面對越來越緊張的東亞時局和東西方關係,小野梓寫作了《東洋外交戰略》一文,認為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三者唇齒相依,從相互利弊的角度出發,應當組成「三國連帶」(聯盟),以共同應對西方列強的進入和挑戰。

事實上,由於琉球問題等因素,當時的中日關係已經陷入了一種對立狀態中;而日本與朝鮮在1876年簽訂的《日朝修好條規》,打開了朝鮮的國門和市場,令朝鮮米價上升、民生疾苦,從而引起了朝鮮民眾對日本的憤恨。後來三國的歷史發展也表明,戰爭成為了東亞的歸宿。當時的小野梓對東亞三國之間複雜的關係和情感對立非常清楚。1882年,小野梓在東京明治會堂發表演說,認為日本的西方外交戰略要以修訂對日本的不平等條約為要務;對東亞的外交則應以組成中國、日本、朝鮮半島三方的連帶(聯盟)為要點。小野梓特別強調:要實現東亞三國的聯合,就必須消解中國對日本的猜疑,讓朝鮮解除對日本的怨恨。小野梓更建議當時的日本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修正對中國、朝鮮奉行的擴張政策,以讓三國聯合的目標能夠得以最終實現。

「三國連帶」的思想主張在當時以及昭和初期的日本並沒有實現。日本最終將朝鮮半島變成了自己的殖民地;也和中國之間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這樣的歷史發展結果絕對不是小野梓願意看到的。東亞三國在地理、文化以及利益上具有不少相似和共同性,這使得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的三國知識和精英階層在論述東亞關係時,具有了某種程度的相關性。甚至在朝鮮半島,以爭取民族獨立、刺殺伊藤博文而聞名的愛國志士安重根,也在其政治遺囑《東洋和平論》中主張:待朝鮮半島獨立之後,中國、日本、朝鮮半島應當組成共同的市場、發行共同的貨幣以造福東亞人民。

一百多年過去了,中日之間經歷了硝煙的考驗,走到了今日的和平時代。小野梓的人生旅程非常短暫,但卻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對社會、對國家、對世界的深刻洞見和觀察。他的思想不應該隨他的遠去和歷史的曲折而埋沒,今人只有深入理解小野梓、理解那個時代,才能夠找到中日和平友愛的萬世之基。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